新闻图片

票据市场的七大业务

一、票据承兑市场

承兑是指票据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是汇票特有的票据行为,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汇票付款人的票据责任。承兑的本质是经营信用,由出票人通过申请银行开具由银行或者企业自身承兑后的商业汇票给收款人。在承兑的过程中商业承兑汇票基于企业自身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好坏,而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了商业信用增信为银行信用。

二、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作用

一是票据承兑满足了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通过签发票据获得了交易的延期支付,减少了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加快了企业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通效率。

二是票据承兑业务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尤其适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央行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已占票据融资余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是票据承兑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带来手续费,还通过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增加流动性存款等。


三、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合法持票人(即贴现申请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实际是一种间接贷款的关系,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贴现的利率一般低于同期的流动性贷款,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

票据贴现业务的主要问题

一是合规性风险突出。当前虚假贸易背景、融资票、包装票等通过票据中介掌握的小型商业银行(承担贴现行职责)进入银行间市场,给后续的流通带来了诸多隐患。

二是信用风险形势严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在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产生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使得部分企业资金链趋紧,到期债务履约能力存疑,并有资金链断裂和票据逾期的现实风险,给贴现业务的办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票据转贴现市场

票据转贴现包括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其中,买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买入其他金融机构(转出方)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回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卖出回购方)将其持有的已贴现的票据以不改变票据权利人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方)申请贴现,回购到期后卖出回购方按票面金额向买入返售方购回票据的融资行为。

票据再贴现市场

票据再贴现是指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


五、票据创新市场

1、票据产品创新发展

一是票据衍生产品,银行可根据经营主体客观存在的时点规模调节、规避利率风险等需求,创新发展远期票据、票据期权等新型票据交易产品。

三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寻求传统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点,比如互联网票据理财等。

四是加大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推出票据池业务,票据池是指企业将连续多笔的应收票据汇聚成"池",并以一个整体质押给商业银行,作为授信的担保,以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票据管理模式。

2、票据形态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区块链本质上是指一个分布式可共享的、通过共识机制可信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检查的公开账本。数字票据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现有的票据属性、法规和市场,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票据展现形式,与现有的电子票据相比在技术架构上完全不同。它既具备电子票据所有功能和优点的基础,又融合进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

与电子票据相比,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也不需要中心级应用,区块链上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通过时间戳的可验证性,对任何价值交换都可以追踪和查询,同时,智能合约的形式使得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和可控制性。据悉,央行已启动数字票据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发行数字货币奠定条件。


六、票据经纪市场

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从事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民间票据中介已接近6000家,成为票据市场不能忽视的重要角色。据估算,目前经票据中介参与办理的直贴业务量占全国直贴量的40%左右,参与转贴业务量占全国转贴现量的20%左右,已经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但同时也成为票据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信息中介模式,其业务重点是利用掌握的不对称票源和需求进行票据交易信息服务、信息撮合和信息咨询,主要利润来源为合作机构的咨询费和佣金。

二是资金中介模式,从企业买入票据后,或持有到期,或制作虚假贸易合同等向“合作”的中小银行进行贴现,或将票据出售给其他中介或企业赚取利差。

三是借壳交易模式,通过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控制汇票专用章、异地同业账户等,以银行票据顾问等身份参与到银行的转贴现市场,甚至出现中小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之间的“承包”行为。

四是票据理财模式,由融资企业将持有票据质押给相关制订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托管机构,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给融资企业并获取投资收益。


七、票据评级市场

票据信用评级是指借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实现对票据的评级评估,将非标资产转化为具有可量化属性的标的,进而为票据的直接交易提供便利,也为票据市场的定价及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

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商业汇票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在服务供应链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过去,受制于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以及纸质票据操作风险较大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当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迎来发展机遇期,票据市场也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简称“票交所”)的成立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推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将有效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一、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独特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金融机构在对供应链内部供需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配套支持。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物流、货流、资金流等信息,以企业特定销售收入或者贸易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运用贸易本身自偿性来缓释风险,具有整合链上信息反哺企业信用的优势,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因资信不足,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导致的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金融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服务对象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打破了过去银行针对单一企业主体授信的模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到销售等整体金融服务方案。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为链上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而是从特定供应链需求入手,定制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服务范围以贸易融资为主线。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于链上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贸易,需要借助于期限短、额度灵活、可流通、易变现、抵质押等一系列特性的金融工具。这些特点使供应链金融可以为链上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工具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具备多重功能的载体。

商业汇票兼具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多重功能,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具有服务供应链企业的独特优势。首先,与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即期票据相比,商业汇票具有信用支付功能,是远期偿债凭证,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与短期贷款、短期融资券等短期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签发便利,流动性高,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再次,与应收账款、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可以最大程度抵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应收/应付款,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商业汇票奉行独立原则,交易过程更趋标准化,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此外,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商业汇票,可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或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进行资信捆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增信,从而打开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阀门,更好地发挥商业汇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

二、依托供应链金融发展商业汇票迎来机遇期

长期以来,受制于外部环境和纸质票据本身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较为有限

一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制约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我国一些银行机构或大型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但供应链金融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处于分散发展、自建平台的状态,银企平台间信息互通非常有限。受限于产融信息交互的局限性,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常以“单点式营销”为主,商业汇票服务供应链企业缺乏充分的外部环境。

二是传统授信模式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应用。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通过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判断授信对象的资信,而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去评价授信风险,因而与传统授信存在明显区别。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供应链场景下开展的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仍参照传统信贷模式管理。此外,财务公司长期仅能对集团内流转的商业汇票贴现,对流转至集团外的票据贴现业务是受限的,影响了集团内成员企业使用商业汇票的积极性。

三是纸质票据存在较大操作风险,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企业间的流转使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背书流转,由于纸票容易被伪造、变造,收票企业存在误收“克隆票据”、变造票据、瑕疵票据的潜在风险。此外,使用纸票支付货款需要交付实物票据,不及电子化支付手段便捷,在供应链企业中的流转和使用不够便利。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大量采用纸票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工具,但后来由于纸票风险不断暴露,流转成本较高,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使用率大幅下降。

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商业汇票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供应链创新和应用迎来政策机遇期。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我国供应链发展步伐,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此后,商务部等八部委在2018年4月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监管政策支持商业汇票更好服务供应链企业。2016年1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稳步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财务公司可试点服务“一头在外”(即产业链交易双方中一方为集团成员单位,另一方为成员单位的集团外直接交易对手)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这项政策提升了商业汇票在集团内外部的流动性,可以促进财务公司通过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提出票据承兑、贴现原则上应由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的供应链相关业务不受影响。

三、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为商业汇票支持供应链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法规层面,尽管《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和票交所业务规则对票据市场制度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和完善,但票据制度体系仍存在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如2004年已颁布《电子签名法》,但电子商业汇票、电子背书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仍有待确认。对此,建议尽快修订《票据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电子票据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以适应票据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多元化主体合规参与票据交易;理顺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票据授信业务的规则,降低风险资本占用。

以供应链信息为商业承兑汇票增信,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不足。供应链金融具有利用链上信息进行信用反哺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度。结合我国供应链发展和创新,可整合中小企业的链上信息,实现对商业承兑汇票的增信,降低中小企业签发票据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发挥商业汇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票交所的成立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过去,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水平低下,票据交易以线下交易为主,信息不对称严重,致使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针对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票交所成立后,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通过信用主体唯一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标的标准化、票款结算同步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等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电子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电票承兑量占全部票据承兑量近94%,贴现量占到97%。

票交所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票交所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结合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一是发挥好票据市场核心枢纽的作用,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有序拓展服务种类,为市场机构参与票据市场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平台。二是发挥好贴近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培育,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辅导,推动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三是发挥好信息数据集中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配套服务,有效降低链上中小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

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第5期)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如何5招内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当前,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已经越来越普遍,银行承兑汇票因其融资成本低、融资手续简单、融资渠道宽泛而备受银行业和企业的青睐,但是企业在和客户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时候,风险问题接踵而至,假票、克隆票、票据诈骗以及票据贴现过程中都出现很多问题,为了规避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各项风险,教你五招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一、出票银行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申请,由承兑银行(出票银行)承兑到期支付的一种结算票据,虽然中国银行总体风险不大,但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银行承载风险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对出票银行的选择也必须加以重视。到底哪些银行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我们可以接受呢?具体分析如下:

1、 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由财政部或国家汇金公司控股,这些银行基本没有风险,可以大胆接受;

2、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比如交行、中信、民生、深发展、浦发、平安、兴业、华夏、广发、招商等银行,这些银行管理规范,实力也较雄厚,风险较小,可以接受;

3、 外资驻国内银行:比如花旗、渣打、瑞穗、恒生、东亚等很多银行,这些外资银行能在中国开分行的,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大,但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国际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银行在倒闭,所以我们不清楚这些银行的总行是否依然经营良好,所以接受外资银行需要当心风险,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此外资银行的票据在贵行是否可以贴现?如果可以贴现则可以收取;

4、 地方性商业银行:像浙商、厦门、江苏、徽商、齐鲁等银行,这些银行股权结构复杂,良莠不齐,经济发达地区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强,但经济不发达地区就很难说,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是否可以贴现;

5、 地方信用社:包括各地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这些银行总体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因此这些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基本上不要接收。

二、检查票面有无瑕疵

拿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我们首先必须仔细检查票面是否有瑕疵,我们重点关注:

1、 票面的记载项目是否完整、正确。包括大写出票日和到期日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等;

2、 签章是否正确、清晰。包括银行签章和出票人签章是否清晰,出票人名称和签章是否一致,到期日是否不超过6个月等;

3、 检查背书章是否清晰,是否在规定的位置签章,粘贴单是否规范,粘贴单之间是否由后手的背书人签章,且签章的位置为中缝线向右约三分之二处等;

4、 签章的印泥是否为红色优质印泥,有些单位使用劣质印油进行敲章,这样的印签颜色较淡,且有水水的感觉,遇到潮湿环境会变模糊,保存时间不长,见到使用这种印油签章的银行承兑汇票也要谨慎收取。

票据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背书转让,但对背书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检查背书是否连续:银行承兑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可以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在流转过程中敲背书章,我们需要重点检查的是左上角被背书人的名称和右下角的签章是否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票据不能接收;

2、 被背书人名称书写是否规范:首先名称书写必须正确,不能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等情况;其次背书人名称必须用正楷字体书写或者敲单位条形章,杜绝收取字迹潦草的票据;再次如果背书人名称是手写的必须用黑色墨水填写;

3、 我们的前手(客户)必须敲背书章。有些单位不太规范,将其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背书就转出去,这样可以逃避票据责任。所以我们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必须要求我们的前手盖好背书章,这样假设票据有问题,我司的票据权利没有丧失,可以向前手任何一家追索,当然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还是我的直接前手了;

4、 检查有无回头背书。回头背书,又称还原背书或逆背书,是以票据上已有的债务人为被背书人的背书。《票据法》规定:“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回头背书这种情况有些银行定性为套取银行信用,因此有不被贴现甚至有不被兑付的风险,必须仔细检查;

5、 背书家数的限制。原则上,银行承兑汇票在到期之前可以背书转让无数家企业,但考虑到背书家数太多,中间会产生某些不确定风险,比如我们曾经遇到中间某家企业因业务纠纷将流转中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挂失了,再比如某些背书单位由于印章不太清晰或其他原因,贴现银行要求对方单位出具财务说明,但这个单位我司可能根本就联系不上,或者即使联系上,对方是否配合也很难说,所以尽可能不要收取背书家数太多的银行承兑汇票。

四、对票据到期时间和金额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最长时间为六个月,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我们必须计算离到期日还有多长时间,因为这与成本有关,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我们和客户进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也是要计算资金成本(贴息),所以到期时间不一样,结算的贴息不一样;另外一个原因,我们经常需要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贴现,但银行对贴现票据是有一些内部的规定,比如很多银行对到期日不满一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受理贴现,还有些银行对低于某金额的票据也不予贴现受理,所以企业如果急需要资金,对不满一个月或金额较小的票据,接收时这些因素必须要考虑。

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最怕收到假票,一旦收到假票,将可能蒙受重大损失。但对票据的真伪甄别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员可以辨别得了的,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银行来辨别,具体说有两种途径:

1、 通过自己的开户银行验票。银行一般配备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验票,可以初步辨别票据的真伪,同时银行还通过查询系统向出票银行发送查询函,根据票据上的各要素,出票银行会电子回复查询银行是否出具过这张要素的票据,如果所有要素相符则风险性大幅减少。当然,如果遇到是克隆票,仅靠这种方式查询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2、 通过出票行验票。为了防止手上的票据是克隆票,所以最好办法还是到出票行去验票,这最直接也最安全。我们建议大额的票据要直接到出票行去验票,但需考虑交通成本的问题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票据市场的七大业务

一、票据承兑市场

承兑是指票据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是汇票特有的票据行为,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汇票付款人的票据责任。承兑的本质是经营信用,由出票人通过申请银行开具由银行或者企业自身承兑后的商业汇票给收款人。在承兑的过程中商业承兑汇票基于企业自身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好坏,而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了商业信用增信为银行信用。

二、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作用

一是票据承兑满足了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通过签发票据获得了交易的延期支付,减少了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加快了企业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通效率。

二是票据承兑业务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尤其适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央行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已占票据融资余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是票据承兑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带来手续费,还通过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增加流动性存款等。


三、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合法持票人(即贴现申请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实际是一种间接贷款的关系,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贴现的利率一般低于同期的流动性贷款,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

票据贴现业务的主要问题

一是合规性风险突出。当前虚假贸易背景、融资票、包装票等通过票据中介掌握的小型商业银行(承担贴现行职责)进入银行间市场,给后续的流通带来了诸多隐患。

二是信用风险形势严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在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产生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使得部分企业资金链趋紧,到期债务履约能力存疑,并有资金链断裂和票据逾期的现实风险,给贴现业务的办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票据转贴现市场

票据转贴现包括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其中,买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买入其他金融机构(转出方)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回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卖出回购方)将其持有的已贴现的票据以不改变票据权利人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方)申请贴现,回购到期后卖出回购方按票面金额向买入返售方购回票据的融资行为。

票据再贴现市场

票据再贴现是指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


五、票据创新市场

1、票据产品创新发展

一是票据衍生产品,银行可根据经营主体客观存在的时点规模调节、规避利率风险等需求,创新发展远期票据、票据期权等新型票据交易产品。

三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寻求传统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点,比如互联网票据理财等。

四是加大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推出票据池业务,票据池是指企业将连续多笔的应收票据汇聚成"池",并以一个整体质押给商业银行,作为授信的担保,以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票据管理模式。

2、票据形态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区块链本质上是指一个分布式可共享的、通过共识机制可信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检查的公开账本。数字票据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现有的票据属性、法规和市场,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票据展现形式,与现有的电子票据相比在技术架构上完全不同。它既具备电子票据所有功能和优点的基础,又融合进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

与电子票据相比,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也不需要中心级应用,区块链上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通过时间戳的可验证性,对任何价值交换都可以追踪和查询,同时,智能合约的形式使得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和可控制性。据悉,央行已启动数字票据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发行数字货币奠定条件。


六、票据经纪市场

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从事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民间票据中介已接近6000家,成为票据市场不能忽视的重要角色。据估算,目前经票据中介参与办理的直贴业务量占全国直贴量的40%左右,参与转贴业务量占全国转贴现量的20%左右,已经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但同时也成为票据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信息中介模式,其业务重点是利用掌握的不对称票源和需求进行票据交易信息服务、信息撮合和信息咨询,主要利润来源为合作机构的咨询费和佣金。

二是资金中介模式,从企业买入票据后,或持有到期,或制作虚假贸易合同等向“合作”的中小银行进行贴现,或将票据出售给其他中介或企业赚取利差。

三是借壳交易模式,通过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控制汇票专用章、异地同业账户等,以银行票据顾问等身份参与到银行的转贴现市场,甚至出现中小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之间的“承包”行为。

四是票据理财模式,由融资企业将持有票据质押给相关制订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托管机构,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给融资企业并获取投资收益。


七、票据评级市场

票据信用评级是指借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实现对票据的评级评估,将非标资产转化为具有可量化属性的标的,进而为票据的直接交易提供便利,也为票据市场的定价及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

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商业汇票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在服务供应链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过去,受制于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以及纸质票据操作风险较大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当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迎来发展机遇期,票据市场也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简称“票交所”)的成立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推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将有效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一、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独特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金融机构在对供应链内部供需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配套支持。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物流、货流、资金流等信息,以企业特定销售收入或者贸易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运用贸易本身自偿性来缓释风险,具有整合链上信息反哺企业信用的优势,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因资信不足,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导致的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金融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服务对象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打破了过去银行针对单一企业主体授信的模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到销售等整体金融服务方案。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为链上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而是从特定供应链需求入手,定制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服务范围以贸易融资为主线。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于链上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贸易,需要借助于期限短、额度灵活、可流通、易变现、抵质押等一系列特性的金融工具。这些特点使供应链金融可以为链上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工具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具备多重功能的载体。

商业汇票兼具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多重功能,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具有服务供应链企业的独特优势。首先,与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即期票据相比,商业汇票具有信用支付功能,是远期偿债凭证,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与短期贷款、短期融资券等短期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签发便利,流动性高,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再次,与应收账款、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可以最大程度抵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应收/应付款,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商业汇票奉行独立原则,交易过程更趋标准化,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此外,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商业汇票,可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或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进行资信捆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增信,从而打开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阀门,更好地发挥商业汇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

二、依托供应链金融发展商业汇票迎来机遇期

长期以来,受制于外部环境和纸质票据本身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较为有限

一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制约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我国一些银行机构或大型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但供应链金融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处于分散发展、自建平台的状态,银企平台间信息互通非常有限。受限于产融信息交互的局限性,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常以“单点式营销”为主,商业汇票服务供应链企业缺乏充分的外部环境。

二是传统授信模式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应用。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通过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判断授信对象的资信,而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去评价授信风险,因而与传统授信存在明显区别。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供应链场景下开展的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仍参照传统信贷模式管理。此外,财务公司长期仅能对集团内流转的商业汇票贴现,对流转至集团外的票据贴现业务是受限的,影响了集团内成员企业使用商业汇票的积极性。

三是纸质票据存在较大操作风险,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企业间的流转使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背书流转,由于纸票容易被伪造、变造,收票企业存在误收“克隆票据”、变造票据、瑕疵票据的潜在风险。此外,使用纸票支付货款需要交付实物票据,不及电子化支付手段便捷,在供应链企业中的流转和使用不够便利。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大量采用纸票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工具,但后来由于纸票风险不断暴露,流转成本较高,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使用率大幅下降。

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商业汇票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供应链创新和应用迎来政策机遇期。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我国供应链发展步伐,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此后,商务部等八部委在2018年4月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监管政策支持商业汇票更好服务供应链企业。2016年1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稳步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财务公司可试点服务“一头在外”(即产业链交易双方中一方为集团成员单位,另一方为成员单位的集团外直接交易对手)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这项政策提升了商业汇票在集团内外部的流动性,可以促进财务公司通过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提出票据承兑、贴现原则上应由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的供应链相关业务不受影响。

三、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为商业汇票支持供应链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法规层面,尽管《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和票交所业务规则对票据市场制度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和完善,但票据制度体系仍存在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如2004年已颁布《电子签名法》,但电子商业汇票、电子背书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仍有待确认。对此,建议尽快修订《票据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电子票据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以适应票据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多元化主体合规参与票据交易;理顺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票据授信业务的规则,降低风险资本占用。

以供应链信息为商业承兑汇票增信,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不足。供应链金融具有利用链上信息进行信用反哺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度。结合我国供应链发展和创新,可整合中小企业的链上信息,实现对商业承兑汇票的增信,降低中小企业签发票据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发挥商业汇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票交所的成立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过去,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水平低下,票据交易以线下交易为主,信息不对称严重,致使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针对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票交所成立后,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通过信用主体唯一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标的标准化、票款结算同步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等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电子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电票承兑量占全部票据承兑量近94%,贴现量占到97%。

票交所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票交所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结合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一是发挥好票据市场核心枢纽的作用,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有序拓展服务种类,为市场机构参与票据市场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平台。二是发挥好贴近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培育,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辅导,推动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三是发挥好信息数据集中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配套服务,有效降低链上中小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

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第5期)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如何5招内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当前,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已经越来越普遍,银行承兑汇票因其融资成本低、融资手续简单、融资渠道宽泛而备受银行业和企业的青睐,但是企业在和客户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时候,风险问题接踵而至,假票、克隆票、票据诈骗以及票据贴现过程中都出现很多问题,为了规避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各项风险,教你五招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一、出票银行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申请,由承兑银行(出票银行)承兑到期支付的一种结算票据,虽然中国银行总体风险不大,但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银行承载风险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对出票银行的选择也必须加以重视。到底哪些银行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我们可以接受呢?具体分析如下:

1、 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由财政部或国家汇金公司控股,这些银行基本没有风险,可以大胆接受;

2、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比如交行、中信、民生、深发展、浦发、平安、兴业、华夏、广发、招商等银行,这些银行管理规范,实力也较雄厚,风险较小,可以接受;

3、 外资驻国内银行:比如花旗、渣打、瑞穗、恒生、东亚等很多银行,这些外资银行能在中国开分行的,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大,但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国际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银行在倒闭,所以我们不清楚这些银行的总行是否依然经营良好,所以接受外资银行需要当心风险,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此外资银行的票据在贵行是否可以贴现?如果可以贴现则可以收取;

4、 地方性商业银行:像浙商、厦门、江苏、徽商、齐鲁等银行,这些银行股权结构复杂,良莠不齐,经济发达地区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强,但经济不发达地区就很难说,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是否可以贴现;

5、 地方信用社:包括各地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这些银行总体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因此这些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基本上不要接收。

二、检查票面有无瑕疵

拿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我们首先必须仔细检查票面是否有瑕疵,我们重点关注:

1、 票面的记载项目是否完整、正确。包括大写出票日和到期日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等;

2、 签章是否正确、清晰。包括银行签章和出票人签章是否清晰,出票人名称和签章是否一致,到期日是否不超过6个月等;

3、 检查背书章是否清晰,是否在规定的位置签章,粘贴单是否规范,粘贴单之间是否由后手的背书人签章,且签章的位置为中缝线向右约三分之二处等;

4、 签章的印泥是否为红色优质印泥,有些单位使用劣质印油进行敲章,这样的印签颜色较淡,且有水水的感觉,遇到潮湿环境会变模糊,保存时间不长,见到使用这种印油签章的银行承兑汇票也要谨慎收取。

票据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背书转让,但对背书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检查背书是否连续:银行承兑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可以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在流转过程中敲背书章,我们需要重点检查的是左上角被背书人的名称和右下角的签章是否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票据不能接收;

2、 被背书人名称书写是否规范:首先名称书写必须正确,不能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等情况;其次背书人名称必须用正楷字体书写或者敲单位条形章,杜绝收取字迹潦草的票据;再次如果背书人名称是手写的必须用黑色墨水填写;

3、 我们的前手(客户)必须敲背书章。有些单位不太规范,将其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背书就转出去,这样可以逃避票据责任。所以我们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必须要求我们的前手盖好背书章,这样假设票据有问题,我司的票据权利没有丧失,可以向前手任何一家追索,当然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还是我的直接前手了;

4、 检查有无回头背书。回头背书,又称还原背书或逆背书,是以票据上已有的债务人为被背书人的背书。《票据法》规定:“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回头背书这种情况有些银行定性为套取银行信用,因此有不被贴现甚至有不被兑付的风险,必须仔细检查;

5、 背书家数的限制。原则上,银行承兑汇票在到期之前可以背书转让无数家企业,但考虑到背书家数太多,中间会产生某些不确定风险,比如我们曾经遇到中间某家企业因业务纠纷将流转中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挂失了,再比如某些背书单位由于印章不太清晰或其他原因,贴现银行要求对方单位出具财务说明,但这个单位我司可能根本就联系不上,或者即使联系上,对方是否配合也很难说,所以尽可能不要收取背书家数太多的银行承兑汇票。

四、对票据到期时间和金额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最长时间为六个月,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我们必须计算离到期日还有多长时间,因为这与成本有关,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我们和客户进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也是要计算资金成本(贴息),所以到期时间不一样,结算的贴息不一样;另外一个原因,我们经常需要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贴现,但银行对贴现票据是有一些内部的规定,比如很多银行对到期日不满一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受理贴现,还有些银行对低于某金额的票据也不予贴现受理,所以企业如果急需要资金,对不满一个月或金额较小的票据,接收时这些因素必须要考虑。

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最怕收到假票,一旦收到假票,将可能蒙受重大损失。但对票据的真伪甄别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员可以辨别得了的,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银行来辨别,具体说有两种途径:

1、 通过自己的开户银行验票。银行一般配备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验票,可以初步辨别票据的真伪,同时银行还通过查询系统向出票银行发送查询函,根据票据上的各要素,出票银行会电子回复查询银行是否出具过这张要素的票据,如果所有要素相符则风险性大幅减少。当然,如果遇到是克隆票,仅靠这种方式查询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2、 通过出票行验票。为了防止手上的票据是克隆票,所以最好办法还是到出票行去验票,这最直接也最安全。我们建议大额的票据要直接到出票行去验票,但需考虑交通成本的问题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票据市场的七大业务

一、票据承兑市场

承兑是指票据付款人承诺在票据到期日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是汇票特有的票据行为,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汇票付款人的票据责任。承兑的本质是经营信用,由出票人通过申请银行开具由银行或者企业自身承兑后的商业汇票给收款人。在承兑的过程中商业承兑汇票基于企业自身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好坏,而银行承兑汇票实现了商业信用增信为银行信用。

二、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作用

一是票据承兑满足了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通过签发票据获得了交易的延期支付,减少了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加快了企业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通效率。

二是票据承兑业务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尤其适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央行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作为出票人已占票据融资余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是票据承兑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带来手续费,还通过需要企业缴纳承兑保证金增加流动性存款等。


三、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合法持票人(即贴现申请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实际是一种间接贷款的关系,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贴现的利率一般低于同期的流动性贷款,能够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

票据贴现业务的主要问题

一是合规性风险突出。当前虚假贸易背景、融资票、包装票等通过票据中介掌握的小型商业银行(承担贴现行职责)进入银行间市场,给后续的流通带来了诸多隐患。

二是信用风险形势严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在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产生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使得部分企业资金链趋紧,到期债务履约能力存疑,并有资金链断裂和票据逾期的现实风险,给贴现业务的办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票据转贴现市场

票据转贴现包括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其中,买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买入其他金融机构(转出方)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回购式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卖出回购方)将其持有的已贴现的票据以不改变票据权利人的方式向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方)申请贴现,回购到期后卖出回购方按票面金额向买入返售方购回票据的融资行为。

票据再贴现市场

票据再贴现是指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实际上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


五、票据创新市场

1、票据产品创新发展

一是票据衍生产品,银行可根据经营主体客观存在的时点规模调节、规避利率风险等需求,创新发展远期票据、票据期权等新型票据交易产品。

三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寻求传统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点,比如互联网票据理财等。

四是加大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推出票据池业务,票据池是指企业将连续多笔的应收票据汇聚成"池",并以一个整体质押给商业银行,作为授信的担保,以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票据管理模式。

2、票据形态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区块链本质上是指一个分布式可共享的、通过共识机制可信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检查的公开账本。数字票据是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现有的票据属性、法规和市场,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票据展现形式,与现有的电子票据相比在技术架构上完全不同。它既具备电子票据所有功能和优点的基础,又融合进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

与电子票据相比,系统的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也不需要中心级应用,区块链上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通过时间戳的可验证性,对任何价值交换都可以追踪和查询,同时,智能合约的形式使得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和可控制性。据悉,央行已启动数字票据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发行数字货币奠定条件。


六、票据经纪市场

票据经纪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从事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民间票据中介已接近6000家,成为票据市场不能忽视的重要角色。据估算,目前经票据中介参与办理的直贴业务量占全国直贴量的40%左右,参与转贴业务量占全国转贴现量的20%左右,已经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但同时也成为票据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信息中介模式,其业务重点是利用掌握的不对称票源和需求进行票据交易信息服务、信息撮合和信息咨询,主要利润来源为合作机构的咨询费和佣金。

二是资金中介模式,从企业买入票据后,或持有到期,或制作虚假贸易合同等向“合作”的中小银行进行贴现,或将票据出售给其他中介或企业赚取利差。

三是借壳交易模式,通过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控制汇票专用章、异地同业账户等,以银行票据顾问等身份参与到银行的转贴现市场,甚至出现中小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之间的“承包”行为。

四是票据理财模式,由融资企业将持有票据质押给相关制订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托管机构,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给融资企业并获取投资收益。


七、票据评级市场

票据信用评级是指借助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实现对票据的评级评估,将非标资产转化为具有可量化属性的标的,进而为票据的直接交易提供便利,也为票据市场的定价及风险防范提供基础依据。

在票据评级领域,一方面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阻碍了票据标准化产品的创新推进;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对票据以及票据市场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专门针对票据市场的评级人员。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商业汇票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在服务供应链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过去,受制于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以及纸质票据操作风险较大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当前,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迎来发展机遇期,票据市场也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简称“票交所”)的成立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推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将有效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一、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独特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金融机构在对供应链内部供需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配套支持。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物流、货流、资金流等信息,以企业特定销售收入或者贸易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运用贸易本身自偿性来缓释风险,具有整合链上信息反哺企业信用的优势,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对于解决中小企业因资信不足,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导致的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金融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服务对象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打破了过去银行针对单一企业主体授信的模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到销售等整体金融服务方案。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为链上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而是从特定供应链需求入手,定制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服务范围以贸易融资为主线。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于链上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贸易,需要借助于期限短、额度灵活、可流通、易变现、抵质押等一系列特性的金融工具。这些特点使供应链金融可以为链上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工具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具备多重功能的载体。

商业汇票兼具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多重功能,是供应链金融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具有服务供应链企业的独特优势。首先,与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即期票据相比,商业汇票具有信用支付功能,是远期偿债凭证,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与短期贷款、短期融资券等短期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签发便利,流动性高,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再次,与应收账款、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工具相比,商业汇票可以最大程度抵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应收/应付款,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商业汇票奉行独立原则,交易过程更趋标准化,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此外,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商业汇票,可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或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进行资信捆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增信,从而打开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阀门,更好地发挥商业汇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

二、依托供应链金融发展商业汇票迎来机遇期

长期以来,受制于外部环境和纸质票据本身的缺陷,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较为有限

一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不足制约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我国一些银行机构或大型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但供应链金融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处于分散发展、自建平台的状态,银企平台间信息互通非常有限。受限于产融信息交互的局限性,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常以“单点式营销”为主,商业汇票服务供应链企业缺乏充分的外部环境。

二是传统授信模式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应用。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通过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判断授信对象的资信,而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视角去评价授信风险,因而与传统授信存在明显区别。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供应链场景下开展的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仍参照传统信贷模式管理。此外,财务公司长期仅能对集团内流转的商业汇票贴现,对流转至集团外的票据贴现业务是受限的,影响了集团内成员企业使用商业汇票的积极性。

三是纸质票据存在较大操作风险,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企业间的流转使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背书流转,由于纸票容易被伪造、变造,收票企业存在误收“克隆票据”、变造票据、瑕疵票据的潜在风险。此外,使用纸票支付货款需要交付实物票据,不及电子化支付手段便捷,在供应链企业中的流转和使用不够便利。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大量采用纸票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工具,但后来由于纸票风险不断暴露,流转成本较高,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使用率大幅下降。

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商业汇票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供应链创新和应用迎来政策机遇期。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我国供应链发展步伐,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此后,商务部等八部委在2018年4月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监管政策支持商业汇票更好服务供应链企业。2016年1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稳步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财务公司可试点服务“一头在外”(即产业链交易双方中一方为集团成员单位,另一方为成员单位的集团外直接交易对手)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这项政策提升了商业汇票在集团内外部的流动性,可以促进财务公司通过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提出票据承兑、贴现原则上应由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的供应链相关业务不受影响。

三、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为商业汇票支持供应链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法规层面,尽管《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和票交所业务规则对票据市场制度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和完善,但票据制度体系仍存在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如2004年已颁布《电子签名法》,但电子商业汇票、电子背书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仍有待确认。对此,建议尽快修订《票据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电子票据等创新设计的法律效力,以适应票据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多元化主体合规参与票据交易;理顺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票据授信业务的规则,降低风险资本占用。

以供应链信息为商业承兑汇票增信,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不足。供应链金融具有利用链上信息进行信用反哺的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的接受度。结合我国供应链发展和创新,可整合中小企业的链上信息,实现对商业承兑汇票的增信,降低中小企业签发票据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发挥商业汇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票交所的成立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过去,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水平低下,票据交易以线下交易为主,信息不对称严重,致使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针对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票交所成立后,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通过信用主体唯一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标的标准化、票款结算同步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等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电子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电票承兑量占全部票据承兑量近94%,贴现量占到97%。

票交所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可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票交所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结合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一是发挥好票据市场核心枢纽的作用,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有序拓展服务种类,为市场机构参与票据市场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平台。二是发挥好贴近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培育,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辅导,推动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广泛应用。三是发挥好信息数据集中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配套服务,有效降低链上中小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

来源:《中国金融》2019年第5期)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如何5招内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当前,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已经越来越普遍,银行承兑汇票因其融资成本低、融资手续简单、融资渠道宽泛而备受银行业和企业的青睐,但是企业在和客户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时候,风险问题接踵而至,假票、克隆票、票据诈骗以及票据贴现过程中都出现很多问题,为了规避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各项风险,教你五招规避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

一、出票银行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申请,由承兑银行(出票银行)承兑到期支付的一种结算票据,虽然中国银行总体风险不大,但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银行承载风险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对出票银行的选择也必须加以重视。到底哪些银行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我们可以接受呢?具体分析如下:

1、 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由财政部或国家汇金公司控股,这些银行基本没有风险,可以大胆接受;

2、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比如交行、中信、民生、深发展、浦发、平安、兴业、华夏、广发、招商等银行,这些银行管理规范,实力也较雄厚,风险较小,可以接受;

3、 外资驻国内银行:比如花旗、渣打、瑞穗、恒生、东亚等很多银行,这些外资银行能在中国开分行的,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大,但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国际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银行在倒闭,所以我们不清楚这些银行的总行是否依然经营良好,所以接受外资银行需要当心风险,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此外资银行的票据在贵行是否可以贴现?如果可以贴现则可以收取;

4、 地方性商业银行:像浙商、厦门、江苏、徽商、齐鲁等银行,这些银行股权结构复杂,良莠不齐,经济发达地区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强,但经济不发达地区就很难说,稳妥的做法是接受之前先咨询一下自己的开户银行是否可以贴现;

5、 地方信用社:包括各地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这些银行总体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因此这些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基本上不要接收。

二、检查票面有无瑕疵

拿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我们首先必须仔细检查票面是否有瑕疵,我们重点关注:

1、 票面的记载项目是否完整、正确。包括大写出票日和到期日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等;

2、 签章是否正确、清晰。包括银行签章和出票人签章是否清晰,出票人名称和签章是否一致,到期日是否不超过6个月等;

3、 检查背书章是否清晰,是否在规定的位置签章,粘贴单是否规范,粘贴单之间是否由后手的背书人签章,且签章的位置为中缝线向右约三分之二处等;

4、 签章的印泥是否为红色优质印泥,有些单位使用劣质印油进行敲章,这样的印签颜色较淡,且有水水的感觉,遇到潮湿环境会变模糊,保存时间不长,见到使用这种印油签章的银行承兑汇票也要谨慎收取。

票据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背书转让,但对背书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检查背书是否连续:银行承兑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可以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在流转过程中敲背书章,我们需要重点检查的是左上角被背书人的名称和右下角的签章是否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票据不能接收;

2、 被背书人名称书写是否规范:首先名称书写必须正确,不能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等情况;其次背书人名称必须用正楷字体书写或者敲单位条形章,杜绝收取字迹潦草的票据;再次如果背书人名称是手写的必须用黑色墨水填写;

3、 我们的前手(客户)必须敲背书章。有些单位不太规范,将其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背书就转出去,这样可以逃避票据责任。所以我们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时必须要求我们的前手盖好背书章,这样假设票据有问题,我司的票据权利没有丧失,可以向前手任何一家追索,当然最直接和最方便的还是我的直接前手了;

4、 检查有无回头背书。回头背书,又称还原背书或逆背书,是以票据上已有的债务人为被背书人的背书。《票据法》规定:“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回头背书这种情况有些银行定性为套取银行信用,因此有不被贴现甚至有不被兑付的风险,必须仔细检查;

5、 背书家数的限制。原则上,银行承兑汇票在到期之前可以背书转让无数家企业,但考虑到背书家数太多,中间会产生某些不确定风险,比如我们曾经遇到中间某家企业因业务纠纷将流转中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挂失了,再比如某些背书单位由于印章不太清晰或其他原因,贴现银行要求对方单位出具财务说明,但这个单位我司可能根本就联系不上,或者即使联系上,对方是否配合也很难说,所以尽可能不要收取背书家数太多的银行承兑汇票。

四、对票据到期时间和金额的选择

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最长时间为六个月,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我们必须计算离到期日还有多长时间,因为这与成本有关,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我们和客户进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时也是要计算资金成本(贴息),所以到期时间不一样,结算的贴息不一样;另外一个原因,我们经常需要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贴现,但银行对贴现票据是有一些内部的规定,比如很多银行对到期日不满一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受理贴现,还有些银行对低于某金额的票据也不予贴现受理,所以企业如果急需要资金,对不满一个月或金额较小的票据,接收时这些因素必须要考虑。

收取银行承兑汇票最怕收到假票,一旦收到假票,将可能蒙受重大损失。但对票据的真伪甄别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员可以辨别得了的,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银行来辨别,具体说有两种途径:

1、 通过自己的开户银行验票。银行一般配备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验票,可以初步辨别票据的真伪,同时银行还通过查询系统向出票银行发送查询函,根据票据上的各要素,出票银行会电子回复查询银行是否出具过这张要素的票据,如果所有要素相符则风险性大幅减少。当然,如果遇到是克隆票,仅靠这种方式查询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2、 通过出票行验票。为了防止手上的票据是克隆票,所以最好办法还是到出票行去验票,这最直接也最安全。我们建议大额的票据要直接到出票行去验票,但需考虑交通成本的问题


[阅读更多]>>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共31页  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