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近期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型贷款)余额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2018年末又高出5.8个百分点。1~5月增加8169亿元,同比多增4714亿元。
“针对金融机构‘不愿贷’‘不能贷’应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下一步更多要解决‘不会贷’的问题。”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给小微提供金融服务是门技术活,要真正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部分金融机构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为进一步推动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央行了解到,央行和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梳理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措施、取得成绩和典型做法,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拟于近期出版发行。
下一步要解决“不会贷”
邹澜介绍道,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363万户,同比增长35.4%;1~5月增加224万户,超过10%的增长速度,同比多增93万户。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邹澜指出,2019年5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11.3%,比上年末高出2.5个百分点。
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对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比2018年底增长了23.7%,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大部分,平均利率4.79%,比2018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邹澜认为,针对金融机构“不愿贷”“不能贷”应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下一步更多要解决“不会贷”的问题。邹澜坦言,给小微提供金融服务是门技术活,包括对人才的要求、对客户的熟悉等,针对这些特点,要真正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部分金融机构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除从信贷方面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监管层也在为小微企业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邹澜介绍道,截至2018年末,票据的承兑余额是9.4万亿元,同比上升15%。其中由中小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大约占了三分之二,票据的贴现余额是5.8万亿元,2018年票据贴现的加权平均利率是4.6%。今年5月票据贴现的融资余额进一步达到了8万亿元。
债券市场融资力度也是在持续加大的。“截至2018年末,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注册各类创新融资产品3067亿元,(2018年)支持了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245亿元,发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证券108亿元。”邹澜如是说。
解决风险识别问题
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这些往往成了限制小微企业融资的枷锁。
邹澜亦坦言,风险问题确实持续困扰着小微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不确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弱、财务会计制度欠完善等问题,监管曾给出了部分建议。
一、发挥保险机构融资保险和增信的作用。
中国银保监会推动建立了银行与保险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强化银保双方的系统对接,来实现业务数据的信息共享;同时引导保险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差别化的风险保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和增信支持。“让更专业的部门更精准地识别风险,可避免因为风险无法承担或者是定价定不准而最终影响放贷的积极性。”邹澜如是说。
二、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
邹澜表示,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平均资本、资产总额、再保余额以及担保倍数等均呈增长趋势;财政部亦牵头建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与各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提供增信服务,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推动地方政府创新风险补偿机制。
邹澜指出,监管层推动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基金等专项基金,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有效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亦能坚持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四、是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在此方面,央行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了政府加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市场格局;建立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小微企业以及小微企业主信用信息档案,为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邹澜认为,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能够更好地解决风险识别问题,风险识别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降低风险补偿和风险溢价,最终体现在实际融资成本的下降上面。
邹澜介绍道,下一步央行还将推动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平台,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行性。
来源 | 中国经营网 果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