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赋能票据市场创新

6月5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即将在浙江杭州举办。从“一带一路”峰会提出“建成绿色之路”,到北京世园会“共谋绿色生活”,中国不断向世界展示着绿色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绿色发展的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蓬勃发展的同时,涌现出风险损失分担、环境权益交易、环境责任保险等创新模式。在实践中,绿色票据的创新与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绿色票据发展的政策依据与定义

绿色票据本质上是通过票据业务的方式支持绿色金融,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一方面,票据业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重要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为汇票业务,特别是商业汇票业务。我国《票据法》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在经济发展中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绿色金融。


目前,人民银行及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相关探索,但暂未将“绿色票据”作为专项品种进行讨论。对于绿色票据,也暂未有明确的定义。结合绿色金融与票据业务的内涵,本文所探讨的绿色票据指的是,由符合规定的企业开立或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资金用途符合人民银行绿色贷款或绿色债券标准,专项用于绿色金融领域贸易环节的资金需求。


二、因势利导赋予绿色票据社会责任与创新动能

发展绿色票据,既能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又能满足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还能完善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体系,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政策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七部委“意见”中提出,通过金融、财政、环保等方式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并指出在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产品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


绿色票据的创新与发展能够为绿色项目匹配中短期资金来源,补充了绿色金融工具,完善了产品体系,属于政策支持的范围。


其次,有助于满足绿色企业贸易环节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的外部性导致项目通常短期收益率低,从而使得部分企业不愿意加大在绿色项目上的投入,贸易环节也常常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绿色票据业务基于实体企业贸易需求,符合“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发展绿色票据,有助于拓宽实体企业支付与融资渠道,补充其绿色发展的资金来源,使贸易环境的运转更加顺畅。值得一提的是,票据业务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对绿色中小企业的扶持。


再次,商业银行有望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当前,绿色金融已成为越来越多银行的重点业务,《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比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速高6.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也通过绿色银行评价、MPA考核、将绿色贷款纳入MLF合格担保品等方式鼓励绿色金融业务开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达8.8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07%。而绿色票据是尚待开发的蓝海,可能成为绿色金融领域下一个增长点。通过绿色票据践行绿色金融,有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前期探索已为推广绿色票据提供有价值经验与建议

我国发展绿色票据,有着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市场需求,也具有可期的前景。为推动绿色票据业务有序发展,结合当前市场实践情况,本文从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市场交易等角度,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第一,建议商业银行加快构建优质绿色票据资产。

构建优质绿色票据资产,关键在于绿色属性认定和贸易背景审核。绿色票据的开票方需提供合同、发票等材料,证明绿色属性清晰且贸易背景真实。应确保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绿色需求,严防“空转套利”。


具体而言,可考虑通过绿色金融与交易银行职能部门双线审核,或对于绿色票据资金用途定期检查,或筛选优质绿色企业作为“白名单企业”并配合单笔审查,确保绿色票据资产质量。


第二,建议央行设立“绿色票据再贴现”专项额度。

七部委“意见”中指出,“探索通过再贷款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再贴现正是货币政策工具在票据领域的实践方式。建议央行参考对于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设立“绿色票据再贴现”专项额度,对于商业银行逐笔申请的、资金用途满足要求的绿色票据给予支持。


以兴业银行(17.870, 0.20, 1.13%)为例,目前,合肥、成都、北京、深圳、武汉等分行均在当地人民银行指导下试行此业务,成效较为显著。例如,2018年4月,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落地当地首笔“绿票通”再贴现业务,涉及金额1360万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3.57万元;9月,深圳地区设立10亿元“绿票通”再贴现专项额度,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首家业务落地银行,为当地绿色企业融资贵、融资慢、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建议监管部门将绿色票据纳入绿色金融统计口径。

当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监管统计制度主要包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18〕10号),两者的统计口径均为“各项贷款”,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票据类品种只有表内贴现业务被纳入统计范围,开票等表外品种尚未纳入监管口径。


从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表外票据同样可以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与表内信贷的作用一致,建议将绿色票据的开票金额纳入人民银行绿色贷款统计口径,一方面可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四,建议上海票据交易所设立绿色票据交易板块。

上海票据交易所是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是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交易中心和创新发展中心。可考虑在上海票据交易所为绿色票据增加专项标识,或设立专门的交易板块。绿色标识可考虑由办理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认定,或由当地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专业评级机构等第三方认定。

通过标记绿色票据,可更好地发掘此类票据资产价值,有效对接绿色资产与潜在绿色投资人。绿色资产较普通资产通常更能获得投资者青睐,也通常获得更高的收益。以绿色债券市场为例,通过选取2018年发行的99只AA以上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对比同日(或相邻工作日)发行的同级别主体发行同期限债券的市场利率发现,有56%的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整体加权平均利差29.2BP。高级别的AAA和AA+主体绿色债项利率优势更明显。


(本文来自于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