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

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一)商业承兑汇票是什么
商票是指由购货方承兑,约定在未来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销货方的商业汇票。其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主体往往是信用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流转后手持的则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在宏观政策紧缩背景下,这种债务工具可以为陷入融资困境的诸多中小企业提供一种选择。


(二)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点
虽然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同属于商业汇票,但与其不同,商票并不由银行信用产生,而是由购货方的商业信用产生的,是依托于购货方的商业信用,直接向销货方进行延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商票的手续简便,无需在银行柜台办理出票,也无需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及保证金。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商是一种简便且节约资金成本的融资方式。


商票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相对于银行信用其信用等级还是稍弱一些,许多商业银行担心在商票到期时企业不能兑付而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因而在商业银行里商票相对于银票办理贴现业务准入门槛较高,办理商票业务受到客户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审批流程、银行可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仅认可在已经其自身银行系统内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地给予企业商票的机会。同时,在办理商票贴现业务时,商业银行比照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审批严格、业务手续繁琐,影响了持票企业融通资金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1、对企业、商业银行及各投资主体的作用
企业使用商票,不仅可以延迟其支付货款的时间,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还能节约资金使用的费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发展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商票,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流通,增加企业活力,从而活跃商品市场交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既是服务客户的市场需求,也是主动创利的好工具,常见主要有商票保贴、商票贴现、商票衍生品的投资业务。商票保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信贷规模紧张,而对企业提供服务,提高企业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通过洽谈可以获得一定存款保证金。商票贴现因价格较高,银行可以获得远比银票收益高的资产,且这种资产类标准化,易于流转和创新。商票结合其他业务品种,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提升银行服务能力。

当前各投资主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票据创新业务,可以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收益高风险低的投资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品种,如商票ABS,商票资管计划等。

2、促进我国商业信用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商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对收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券凭证,对付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务凭证,所有票据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票据权利,依法履行票据责任。相对银票,运用商票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企业诚信守信,其签发的商票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商票的发展使得企业依赖商业信用,促进企业规范信用行为,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于市场主体增强信用观念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相对增发货币而言,能更有效促进我国GDP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一个典型现象是M2/GDP的不断上升,从1978年末的0.32到2016年末的2.08,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拉动效益边际递减。即使如此,在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的背景下,由于金融体系不能将其集中的资金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社会各界还是不断发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

在此背景下,多用票据、少发货币可作为有效对策,缓解当下经济困境。央行应将M2增幅下调至10%以内,尽快缩小存贷利差。以多用票据,少发货币的创新理念,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加速货币资金周转,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电子票据尤其是电子商票是货币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商业汇票具有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作为应收、应付款工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进一步普及电票账户,推广电票直接支付功能,从而实现零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GDP健康快速增长。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近年来,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市场使用率偏低,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商票交易量逐步上升。各类银行商票业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甚至并未开展商票业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下面将围绕着我国商票发展所陷入的困境展开论述,以期找出相应的出路。

一、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我国商票业务总体规模和运行情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385号)出台以后,商票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为2162.53亿元,贴现发生额为26371.64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4.69%和3.39%。(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3946.60亿元和752323.59亿元。)按照地区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贴现余额东部地区占比69%,发生额甚至高达81%。从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平均值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大致持平。其中,商票在发达地区有较快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地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交易量为零。
这些年来,商票发展相较银票仍旧缓慢,但交易量有明显上升。2016年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0.50倍和3.34倍,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9%和11.96%。尤其在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达到近年来最高值,贴现余额为2648.20亿元;发生额为69679.00亿元,占当年GDP的10.11%。

(二)各类型商业银行商票业务经营特点
各大银行商票业务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大体上来看,国有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且风险防控能力较强,但其对商票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商票产品种类不多,因此商票业务量在其庞大的业务量中占比较少。城商行商票业务开展程度更低,大多银行不愿意承受风险,因此商票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高;股份制银行商票业务开发相对较好,业务产品多种多样,产品细分明确全面。

其中,招商银行针对票据单开了票据业务板块,业务比国有银行更加详细,主要包含商票贴现业务、商票保证和商票保贴等业务;光大银行票据业务更为比较详细、全面,开展的商票业务主要包括商票承兑人保贴业务、商票贴现业务和商票包买业务等;民生银行设置了专一的票据业务板块,而且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并包含了详细的商票业务产品,种类齐全,细分合理。

(三)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困境
1、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1)传统授信的匮乏和低效,导致商票贴现、转贴现等均只能面向各自的白名单客户小范围开展。企业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导致了商票贴现业务在银行办理的准入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像石油、电力、钢铁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等,才被有限度地给予办理商票贴现业务的机会。同时,银行授信审批严格、业务手续较繁琐、历时较长等严重影响了商票的开展。

(2)商票保贴等增信业务还没有得到银行间的互信认同,导致商票还只能在小范围流转。商票与银票相比,其签发和流转均依赖于企业的信用。一些银行推出的商票保贴业务能在银行给予企业授信额度范围内予以保证贴现,但目前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还是低于银票,市场认可度仍旧偏低,未能达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有效结合。

(3)银行基于风险和自身收益的考虑,推动商票发展动力不足。银行开展商票贴现业务,首先会面临商票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其次需要防范空头汇票的风险等;最后对企业评级授信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会加大银行管理成本。企业若大力签发商票,银行对企业高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受到影响,同时银票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收入会相应减少。综上所述,银行推动商票的积极性较低。

2、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商票在企业间背书举步维艰

(1)商业信用评估机制的缺失或在商票运用上的不普及,导致商票流转困难重重。我国当前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等导致企业间互相信任程度不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一般来说,受票人只愿接受合作密切、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承兑的商票,尤其不接受异地商票。收票后企业大多选择到银行申请贴现或到期收款,很少进行背书转让,这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动性。

(2)商票兑付问题频发,加大对商票信用环境的担忧。商票的付款期限较长,影响兑付因素多。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难以有效控制,很可能出现承兑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付款时企业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早先某公司就曝出不能按期兑付的商票金额高达4.56亿元。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集中爆发债务危机,发行商票成了白条,兑付之日遥遥无期。同时,《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商票违约、无理拒付等行为处罚力度显得偏低、手段落后,对商票违约的惩戒机制不健全,持票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使商票难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3、企业观念落后业务投入较少,不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

(1)部分企业对商票的功能了解不够、观念落后成为商票推广的较大障碍。商业银行对商票业务的开展不够积极,加上部分地方经济不发达,企业对商票的功能和优点认识不足,认为现金、支票等结算工具更为简单方便,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此外许多企业观念落后,甚至不愿意接受商票。

(2)企业不够重视商票,业务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投入较少,使商票业务缺乏办理的基本条件。且企业仍以纸质票据为主,停留在手工开票的阶段,随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这对企业推进商票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4.商票创新没有突出自身特点,与同类产品不具竞争力

(1)商票ABS比照信贷资产设计,没有体现票据本身的类标准化的优势,价格居高不下。在企业ABS市场,客户的信用资质可能不足、公开信息较少是阻碍票据ABS产品发行的难点。从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相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的商业承兑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两单产品均从基础资产层面入手做了增信,但这可能会占用银行相关额度或增加资产挑选的难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发行成本。

(2)商票资管的投资方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商票资管只局限各自的白名单客户。不少银行介入票据资管计划主要是出于“消规模”的目的。由于商票的风险相对于银票较高,且商票资管的投资方需得到银行的授信,但审批时间较长、操作效率较低,目前商票资管的规模依旧很小。其实像券商等有能力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商票资管计划仍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是涉足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而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构建尚未健全,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转性。而企业观念落后、商票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票的发展。但商票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理应针对这些困境找出对应的出路。


二、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出路和建议
(一)构建后端商票持有的笼子
商业银行作为持有商票的大笼子,目前这个笼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授信问题要解决,需优化商票主体授信流程,提高业务操作效率,扩大覆盖面。二是人民银行可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办理商票的贴现和转贴现,提高商票的效能。三是在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尽快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完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四是商业银行还可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担保支付机制和企业信用定期考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商票的标准化,为商票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创造条件。

商业汇票持有的另一大笼子为投资主体。票据业务日趋复杂,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具有良好资质的机构进行票据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盘活存量票据资产,同时,将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作为未来跨市场投资运作的主要模式,形成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电子票据业务、票据衍生产品、企业或银行票据池等服务型业务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以票据集中、电子化管理带动票据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高效的交易环境
1、大力推广电商

加快电子化,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电票可以有效降低伪造、变造风险,提高效率,对商票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系统仅开通了商业银行和部分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电子票据市场的配套设施和运作机制尚处初级阶段,大大局限了票据电子化步伐,因此应当大力推动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将电子票据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的优势;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票据系统,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在票据业务当中给予电子票据业务更多优先支持,鼓励电子票据业务发展。

2、培育市场增信机构
通过对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辨析、分离、重组并购等增信措施可以降低票据违约概率或者减少违约损失。当前我国的信用增级的实现方式一般分为内部增信方式和外部增信方式,其中担保增信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外部增信方式,发行人通过专业担保机构或关联企业进行担保增信,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发债主体门槛,扩大融资范围。此外,将多种增信方式进行搭配使用,还可以增强集合票据的增信效果。

3、引导中介机构尝试和支持商票创新
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程度和速度势必要与之相配套。票据业务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应当推进票据业务跨市场运作,吸纳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及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交易所等成为参与主力。其次,应当通过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管理、票据理财等业务,构建完整的存量票据运作模式。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也将吸引更多的券商、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

4、创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不仅仅包含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度,还应包含由重信守诺的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认可度。良好的信用环境对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约束各种不利于经济的行为,使资源能更好的配置,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我国的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相反,恶化的信用环境则会从多方面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产生金融抑制效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打通商票前中后端的一体化
1、银行机构作为目前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应着力授信、贴现、资金端的统一推动和管理
目前,银行机构成为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商票的授信不同于银票,是对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一般是公司部门和授信审批部门操作,相对同业机构授信复杂度高,效率慢;商票的贴现一般是在是票据部门负责;而商票衍生品的投资又是金融市场部负责,其操作原则完全按照穿透运行,很明显商票的流转全流程不像银票那样相对由票据部门统筹推动和完成,在银行内是割裂的。因此,商票的推动必须引入加快银行内前中后端的统筹,如在票据部门开设企业授信岗位,票据衍生品岗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商票的主体授信,后端的交易,从而改变目前的割裂停滞不前格局。

2、社会投资者作为未来潜力渠道,应加快培育增信机构、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的统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进而推进票据业务的跨市场运作。目前票据业务的参与对象不仅局限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日益成为参与主力。作为未来的潜力渠道,广大增信机构、中介机构及资本市场应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构建完整的运作模式。

我国的商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着力解决后端商票持有的问题,前中后端一体化推动的问题,改善交易环境,引导中介机构的参与商票的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商票业务走出目前的尴尬困境,才能发挥商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中国票据市场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得到高度关注的一年。伴随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市场情绪的跌宕、微观环境的变更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宏观层面上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挤压下逐渐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国内票据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的运行特征。2019年,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9年也必定成为票据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

一、2018年中国票据市场回顾

1.票据业务量总体企稳回升,二级市场交易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发生额上看,总体呈现有升有降态势。2018111月份,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票据累计承兑16.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2018111月份,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8.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由此可见全市场票据承兑和贴现增长较快。受系统改造、监管强化等影响,2018年前三季度,根据人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金融机构累计贴现(含转贴)2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2%,业务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余额上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根据人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5万亿,由年初3.9万亿元增长至11月末5.4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比例由年初3.17%提高到4%;票据承兑余额延续回升态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较年初增加5365亿元,较6月末增加1753亿元,11月末承兑余额为11.33万元,同比增长15.81%;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6.23万亿元,同比上升36.41%9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8.7万亿元,同比上升7.1%

 2.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创新,票据产品得到丰富完善。

2018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创新产品票付通,旨在为供应链以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日,票交所发布了票据市场收益率曲线,该曲线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票据市场价格变动特性的基准,可作为市场参与机构票据资产估值定价的参考,也为进一步促进票据资产的标准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以来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依靠科技力量相继推出极速贴现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票据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部分城商行也积极探索通过票据产品服务小微和绿色企业的创新,如九江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票据贴现中心,通过票据业务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山东临沂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商业承兑票据的新措施,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遵循公开原则,培育中小企业使用商票并披露相关数据,促进商票业务合规和长远发展。同时,央行继上半年增加1500亿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后,又分别于10月末和12月末宣布增加相应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1000亿元。不少央行分支机构推出了再贴现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新举措,其中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间票据经纪也搭建了一些具有金融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结转的票据平台,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

3.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整体震荡向下。

2018年,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震荡前行,整体向下的总趋势。一季度,由于金融严监管态势延续,同时存在税制改革生效、企业需求旺盛和银行信贷规模紧张等情况,多重因素叠加下,票据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上行,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5.41%4.9%3月末市场利率也站在了全年最高点。二季度,金融监管态势趋缓,市场流动性充裕,资管新规落地并未带来价格整体上涨,季度内整体利率平稳,直到6月下旬在信贷规模与资金双松下,市场利率开始跳水,月内波动幅度达70bp,市场各方平稳度过年中,上半年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4.85% 。三季度票据市场呈现显著V形走势,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并无紧张态势,7月整体价格继续下行,8月中旬利率达到季度内最低点,但在承兑和贴现双量齐升下,8月下旬至季末价格震荡回升,8月单月振幅达到80bp,季度振幅在100bp以上为全年之最,三季度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4.07%。四季度,在定向降准以及央行两次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措施护航下,前半季度市场价格波动下行,11月下旬市场价格降到全年最低点,12月面临年终大考,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节节攀升带动票据价格稳步上升,相比三季度的V,四季度市场价格呈现V走势。

4. 票据市场监管政策频出,票据业务经营稳健。

5. 总体而言,2018年仍是金融严监管年,票据市场也不例外。2018年监管政策频出,有效控制了票据市场的整体风险。如,2018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对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要求;2018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票据管理产品监管标准;2018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21号)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开展票据业务,降低跨省票据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2018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票据资管市场秩序,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金融严监管的态势下,各地银保监会分局对辖内金融机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各参与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全市场票据业务经营整体稳健。

5.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管理规则更加完善。

2018年各票据市场参与机构系统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奠定了后续票据市场大发展的基础。20181月,中国票据交易系统首批直联接入正式上线投产;20186月,票交所各会员机构有序开展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第二阶段联调测试工作;20187月,所有系统参与者顺利接入上海票交所系统;2018年国庆期间,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展了纸电融合第二阶段投产工作。票据交易系统操作产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纸电票据交易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同场交易,交易系统与ECDS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全生命周期均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上海票据交易所纸电融合后,各参与主体票据系统和内部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变化。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及财务公司票据平台加快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民间票据平台也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着眼于帮助持票贴现企业、收票贴现机构筛选票据市场渠道,以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票据自由流通。

6.票据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为应用转化提供基础。

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推动票据业务可持续发展,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40年改革开放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展望方面做了重点研究,上海票据交易所就票据收益率曲线研究取得成果,各市场参与主体则把研究方向着重于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等方面。研究内容从宏观和微观都有涉及,从宏观层面看,探讨了票据市场的基础理论、法律规章制度、服务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从中观层面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金融属性、价格形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进一步研究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信用主体、创新业务品种、票据流通介质、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处置方式等。对票据制度、信用、风险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思考,对10多个应用理论包括票据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对如何打造高质量票据市场、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

2019年,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是一个长期的、断断续续的、需要长期对话与交锋才能解决的过程。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受外部不确定性和国内调控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预测经济增长下滑GDP增速预计在6.5%左右。

尽管如此,但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2019年宏观政策会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必将自发调整经营方向。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严监管态势或有所调整,让一些合法合规的资金入场,为市场提供活跃度,减少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与干预,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好用足货币财税政策,把握定向降准、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倾斜等政策营造的市场流动性宽裕的有利条件,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延续整体宽松态势,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绿色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将会加大。

三、2019年中国票据市场展望

总体上,2019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向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票据风险管理变化明显,票据理论研究在票据历史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

1.票据业务总量预计明显增长,电票业务快于整体市场增速。

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得到论证,2019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务必会使票据的市场需求保持活力,加上国家政策方面引导对实体经济,尤其对中小微、民营、三农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有力的支持,票据作为金融工具在这些领域得到发展和增长是必然的。2019年,票据市场整体签发承兑增速预计比2018年有10%以上的增长,电子票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友好,电票的发展速度快于整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小额票据的支付功能迅速扩大,在企业背书转让、企业支付结算等方面需求旺盛;经过2018年的市场系统建设和磨合,票据贴现业务相较2018年存在一定比例的增长;转贴现业务或将改变2018年的下降趋势,迎来快速增长;从业务结构上看,票据业务在2019年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贴现业务占比会进一步加大。

2.票据市场利率总体企稳,局部时点或将存在起伏波动。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此政策基调,预计2019年资金市场流动性将和2018年三四季度一样保持合理充裕,较大可能针对再贴现及再贷款增加额度同时降低操作门槛,市场将进一步从宽货币转向结构性宽信用;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体难以出现紧张局面。因此,预计2019年票据市场利率将总体企稳,但不排除因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政策调整对时点造成的扰动,同时,月度内市场价格变化也将受贴现量、信贷规模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起伏,需市场各方谨慎判断。

3.票据业务创新进入深水区,热点难点问题引发关注。

2019年,一些有关票据市场的新政策有望明朗。一是资管资金投资票据资产问题。目前上海票交所正在呼吁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资管资金投资票据市场,票据资产不属于信贷资产已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同时,票交所也在通过票据交易系统基础设施的支持,努力将票据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债权产品,一旦上海票交所运行成熟,资管资金在票交所平台投资票据资产将成为可能。二是承兑贴现市场将会在供应链领域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其中供应链票据业务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承兑到贴现,可成功将核心或大型企业的信用传导至民营企业,再从贴现到再贴现,可将人行再贴现资金通过票交所平台实现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随着各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认识的提升,供应链票据业务在承兑贴现市场上的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融资性票据可能会有望突破,票据法的修改会有所提速。受《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限制,融资性票据的合理性一直未被正名,但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融资性票据在完善企业融资市场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今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企业中80%以上是小微和民营企业,在中央大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背景下,修订《票据法》,适度放开发展融资性票据将会加快进程。

4.票据风险管理有难度,防范化解风险措施会强化。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陡增,不可避免传染到票据业务,二级市场的波动,流动性变化、利率的变化会给市场风险增加几率;创新中的合规风险、电子票据加快发展中的操作风险,一些金融机构考核加大可能出现的总体风险,会给各参与主体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票据经营风险提高了关注度。

在应对上述风险中,各参与主体会陆续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防范,强化票据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树立稳健的票据业务发展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理顺票据业务管理体制;梳理票据业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范业务风险;加强培训,从提高从业人员员工素质、技能出发,防范人员风险;加强经验交流,构筑票据业务风险防火墙;加强票据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业务风险;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风险防范举措,推进票据业务精细化管理;组织业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

5.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高质量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是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的硬件。2019年票据市场的发展将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包括核心基础设施(票据一、二级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评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经纪机构等)。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票据二级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系统和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票据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二是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将加快规划,直贴平台的建设将得到推动,从而推进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票据市场融资效率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设计并改造票据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的完善,借鉴债券市场经验,尝试发展票据经纪机构,票据专业评级评估机构、票据咨询机构有望得到发展,在推进票据市场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上更进一步。

6.票据理论研究有望深化,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票据信用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使其能更好地发挥票据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四十年尤其近十多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无疑对票据业务及许多基本制度,特别是票据信用理论是个极大的挑战。面对票据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实践,票据研究机构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应在票据应用理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深化研究深度,以此为着手点,为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从票据业务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高对票据业务发展的关注度,应对票据信用理论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分析研究与认识深化,从而推动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票据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市场变化等领域加快加紧研究,对票据模式、产品、收益率等方面持续进行关注研究。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一)商业承兑汇票是什么
商票是指由购货方承兑,约定在未来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销货方的商业汇票。其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主体往往是信用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流转后手持的则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在宏观政策紧缩背景下,这种债务工具可以为陷入融资困境的诸多中小企业提供一种选择。


(二)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点
虽然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同属于商业汇票,但与其不同,商票并不由银行信用产生,而是由购货方的商业信用产生的,是依托于购货方的商业信用,直接向销货方进行延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商票的手续简便,无需在银行柜台办理出票,也无需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及保证金。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商是一种简便且节约资金成本的融资方式。


商票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相对于银行信用其信用等级还是稍弱一些,许多商业银行担心在商票到期时企业不能兑付而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因而在商业银行里商票相对于银票办理贴现业务准入门槛较高,办理商票业务受到客户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审批流程、银行可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仅认可在已经其自身银行系统内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地给予企业商票的机会。同时,在办理商票贴现业务时,商业银行比照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审批严格、业务手续繁琐,影响了持票企业融通资金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1、对企业、商业银行及各投资主体的作用
企业使用商票,不仅可以延迟其支付货款的时间,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还能节约资金使用的费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发展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商票,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流通,增加企业活力,从而活跃商品市场交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既是服务客户的市场需求,也是主动创利的好工具,常见主要有商票保贴、商票贴现、商票衍生品的投资业务。商票保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信贷规模紧张,而对企业提供服务,提高企业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通过洽谈可以获得一定存款保证金。商票贴现因价格较高,银行可以获得远比银票收益高的资产,且这种资产类标准化,易于流转和创新。商票结合其他业务品种,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提升银行服务能力。

当前各投资主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票据创新业务,可以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收益高风险低的投资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品种,如商票ABS,商票资管计划等。

2、促进我国商业信用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商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对收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券凭证,对付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务凭证,所有票据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票据权利,依法履行票据责任。相对银票,运用商票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企业诚信守信,其签发的商票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商票的发展使得企业依赖商业信用,促进企业规范信用行为,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于市场主体增强信用观念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相对增发货币而言,能更有效促进我国GDP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一个典型现象是M2/GDP的不断上升,从1978年末的0.32到2016年末的2.08,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拉动效益边际递减。即使如此,在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的背景下,由于金融体系不能将其集中的资金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社会各界还是不断发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

在此背景下,多用票据、少发货币可作为有效对策,缓解当下经济困境。央行应将M2增幅下调至10%以内,尽快缩小存贷利差。以多用票据,少发货币的创新理念,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加速货币资金周转,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电子票据尤其是电子商票是货币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商业汇票具有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作为应收、应付款工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进一步普及电票账户,推广电票直接支付功能,从而实现零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GDP健康快速增长。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近年来,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市场使用率偏低,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商票交易量逐步上升。各类银行商票业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甚至并未开展商票业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下面将围绕着我国商票发展所陷入的困境展开论述,以期找出相应的出路。

一、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我国商票业务总体规模和运行情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385号)出台以后,商票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为2162.53亿元,贴现发生额为26371.64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4.69%和3.39%。(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3946.60亿元和752323.59亿元。)按照地区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贴现余额东部地区占比69%,发生额甚至高达81%。从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平均值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大致持平。其中,商票在发达地区有较快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地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交易量为零。
这些年来,商票发展相较银票仍旧缓慢,但交易量有明显上升。2016年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0.50倍和3.34倍,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9%和11.96%。尤其在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达到近年来最高值,贴现余额为2648.20亿元;发生额为69679.00亿元,占当年GDP的10.11%。

(二)各类型商业银行商票业务经营特点
各大银行商票业务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大体上来看,国有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且风险防控能力较强,但其对商票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商票产品种类不多,因此商票业务量在其庞大的业务量中占比较少。城商行商票业务开展程度更低,大多银行不愿意承受风险,因此商票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高;股份制银行商票业务开发相对较好,业务产品多种多样,产品细分明确全面。

其中,招商银行针对票据单开了票据业务板块,业务比国有银行更加详细,主要包含商票贴现业务、商票保证和商票保贴等业务;光大银行票据业务更为比较详细、全面,开展的商票业务主要包括商票承兑人保贴业务、商票贴现业务和商票包买业务等;民生银行设置了专一的票据业务板块,而且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并包含了详细的商票业务产品,种类齐全,细分合理。

(三)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困境
1、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1)传统授信的匮乏和低效,导致商票贴现、转贴现等均只能面向各自的白名单客户小范围开展。企业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导致了商票贴现业务在银行办理的准入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像石油、电力、钢铁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等,才被有限度地给予办理商票贴现业务的机会。同时,银行授信审批严格、业务手续较繁琐、历时较长等严重影响了商票的开展。

(2)商票保贴等增信业务还没有得到银行间的互信认同,导致商票还只能在小范围流转。商票与银票相比,其签发和流转均依赖于企业的信用。一些银行推出的商票保贴业务能在银行给予企业授信额度范围内予以保证贴现,但目前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还是低于银票,市场认可度仍旧偏低,未能达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有效结合。

(3)银行基于风险和自身收益的考虑,推动商票发展动力不足。银行开展商票贴现业务,首先会面临商票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其次需要防范空头汇票的风险等;最后对企业评级授信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会加大银行管理成本。企业若大力签发商票,银行对企业高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受到影响,同时银票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收入会相应减少。综上所述,银行推动商票的积极性较低。

2、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商票在企业间背书举步维艰

(1)商业信用评估机制的缺失或在商票运用上的不普及,导致商票流转困难重重。我国当前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等导致企业间互相信任程度不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一般来说,受票人只愿接受合作密切、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承兑的商票,尤其不接受异地商票。收票后企业大多选择到银行申请贴现或到期收款,很少进行背书转让,这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动性。

(2)商票兑付问题频发,加大对商票信用环境的担忧。商票的付款期限较长,影响兑付因素多。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难以有效控制,很可能出现承兑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付款时企业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早先某公司就曝出不能按期兑付的商票金额高达4.56亿元。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集中爆发债务危机,发行商票成了白条,兑付之日遥遥无期。同时,《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商票违约、无理拒付等行为处罚力度显得偏低、手段落后,对商票违约的惩戒机制不健全,持票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使商票难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3、企业观念落后业务投入较少,不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

(1)部分企业对商票的功能了解不够、观念落后成为商票推广的较大障碍。商业银行对商票业务的开展不够积极,加上部分地方经济不发达,企业对商票的功能和优点认识不足,认为现金、支票等结算工具更为简单方便,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此外许多企业观念落后,甚至不愿意接受商票。

(2)企业不够重视商票,业务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投入较少,使商票业务缺乏办理的基本条件。且企业仍以纸质票据为主,停留在手工开票的阶段,随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这对企业推进商票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4.商票创新没有突出自身特点,与同类产品不具竞争力

(1)商票ABS比照信贷资产设计,没有体现票据本身的类标准化的优势,价格居高不下。在企业ABS市场,客户的信用资质可能不足、公开信息较少是阻碍票据ABS产品发行的难点。从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相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的商业承兑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两单产品均从基础资产层面入手做了增信,但这可能会占用银行相关额度或增加资产挑选的难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发行成本。

(2)商票资管的投资方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商票资管只局限各自的白名单客户。不少银行介入票据资管计划主要是出于“消规模”的目的。由于商票的风险相对于银票较高,且商票资管的投资方需得到银行的授信,但审批时间较长、操作效率较低,目前商票资管的规模依旧很小。其实像券商等有能力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商票资管计划仍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是涉足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而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构建尚未健全,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转性。而企业观念落后、商票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票的发展。但商票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理应针对这些困境找出对应的出路。


二、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出路和建议
(一)构建后端商票持有的笼子
商业银行作为持有商票的大笼子,目前这个笼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授信问题要解决,需优化商票主体授信流程,提高业务操作效率,扩大覆盖面。二是人民银行可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办理商票的贴现和转贴现,提高商票的效能。三是在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尽快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完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四是商业银行还可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担保支付机制和企业信用定期考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商票的标准化,为商票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创造条件。

商业汇票持有的另一大笼子为投资主体。票据业务日趋复杂,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具有良好资质的机构进行票据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盘活存量票据资产,同时,将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作为未来跨市场投资运作的主要模式,形成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电子票据业务、票据衍生产品、企业或银行票据池等服务型业务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以票据集中、电子化管理带动票据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高效的交易环境
1、大力推广电商

加快电子化,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电票可以有效降低伪造、变造风险,提高效率,对商票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系统仅开通了商业银行和部分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电子票据市场的配套设施和运作机制尚处初级阶段,大大局限了票据电子化步伐,因此应当大力推动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将电子票据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的优势;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票据系统,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在票据业务当中给予电子票据业务更多优先支持,鼓励电子票据业务发展。

2、培育市场增信机构
通过对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辨析、分离、重组并购等增信措施可以降低票据违约概率或者减少违约损失。当前我国的信用增级的实现方式一般分为内部增信方式和外部增信方式,其中担保增信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外部增信方式,发行人通过专业担保机构或关联企业进行担保增信,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发债主体门槛,扩大融资范围。此外,将多种增信方式进行搭配使用,还可以增强集合票据的增信效果。

3、引导中介机构尝试和支持商票创新
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程度和速度势必要与之相配套。票据业务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应当推进票据业务跨市场运作,吸纳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及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交易所等成为参与主力。其次,应当通过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管理、票据理财等业务,构建完整的存量票据运作模式。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也将吸引更多的券商、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

4、创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不仅仅包含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度,还应包含由重信守诺的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认可度。良好的信用环境对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约束各种不利于经济的行为,使资源能更好的配置,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我国的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相反,恶化的信用环境则会从多方面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产生金融抑制效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打通商票前中后端的一体化
1、银行机构作为目前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应着力授信、贴现、资金端的统一推动和管理
目前,银行机构成为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商票的授信不同于银票,是对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一般是公司部门和授信审批部门操作,相对同业机构授信复杂度高,效率慢;商票的贴现一般是在是票据部门负责;而商票衍生品的投资又是金融市场部负责,其操作原则完全按照穿透运行,很明显商票的流转全流程不像银票那样相对由票据部门统筹推动和完成,在银行内是割裂的。因此,商票的推动必须引入加快银行内前中后端的统筹,如在票据部门开设企业授信岗位,票据衍生品岗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商票的主体授信,后端的交易,从而改变目前的割裂停滞不前格局。

2、社会投资者作为未来潜力渠道,应加快培育增信机构、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的统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进而推进票据业务的跨市场运作。目前票据业务的参与对象不仅局限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日益成为参与主力。作为未来的潜力渠道,广大增信机构、中介机构及资本市场应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构建完整的运作模式。

我国的商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着力解决后端商票持有的问题,前中后端一体化推动的问题,改善交易环境,引导中介机构的参与商票的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商票业务走出目前的尴尬困境,才能发挥商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中国票据市场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得到高度关注的一年。伴随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市场情绪的跌宕、微观环境的变更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宏观层面上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挤压下逐渐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国内票据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的运行特征。2019年,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9年也必定成为票据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

一、2018年中国票据市场回顾

1.票据业务量总体企稳回升,二级市场交易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发生额上看,总体呈现有升有降态势。2018111月份,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票据累计承兑16.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2018111月份,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8.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由此可见全市场票据承兑和贴现增长较快。受系统改造、监管强化等影响,2018年前三季度,根据人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金融机构累计贴现(含转贴)2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2%,业务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余额上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根据人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5万亿,由年初3.9万亿元增长至11月末5.4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比例由年初3.17%提高到4%;票据承兑余额延续回升态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较年初增加5365亿元,较6月末增加1753亿元,11月末承兑余额为11.33万元,同比增长15.81%;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6.23万亿元,同比上升36.41%9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8.7万亿元,同比上升7.1%

 2.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创新,票据产品得到丰富完善。

2018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创新产品票付通,旨在为供应链以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日,票交所发布了票据市场收益率曲线,该曲线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票据市场价格变动特性的基准,可作为市场参与机构票据资产估值定价的参考,也为进一步促进票据资产的标准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以来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依靠科技力量相继推出极速贴现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票据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部分城商行也积极探索通过票据产品服务小微和绿色企业的创新,如九江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票据贴现中心,通过票据业务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山东临沂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商业承兑票据的新措施,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遵循公开原则,培育中小企业使用商票并披露相关数据,促进商票业务合规和长远发展。同时,央行继上半年增加1500亿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后,又分别于10月末和12月末宣布增加相应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1000亿元。不少央行分支机构推出了再贴现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新举措,其中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间票据经纪也搭建了一些具有金融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结转的票据平台,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

3.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整体震荡向下。

2018年,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震荡前行,整体向下的总趋势。一季度,由于金融严监管态势延续,同时存在税制改革生效、企业需求旺盛和银行信贷规模紧张等情况,多重因素叠加下,票据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上行,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5.41%4.9%3月末市场利率也站在了全年最高点。二季度,金融监管态势趋缓,市场流动性充裕,资管新规落地并未带来价格整体上涨,季度内整体利率平稳,直到6月下旬在信贷规模与资金双松下,市场利率开始跳水,月内波动幅度达70bp,市场各方平稳度过年中,上半年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4.85% 。三季度票据市场呈现显著V形走势,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并无紧张态势,7月整体价格继续下行,8月中旬利率达到季度内最低点,但在承兑和贴现双量齐升下,8月下旬至季末价格震荡回升,8月单月振幅达到80bp,季度振幅在100bp以上为全年之最,三季度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4.07%。四季度,在定向降准以及央行两次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措施护航下,前半季度市场价格波动下行,11月下旬市场价格降到全年最低点,12月面临年终大考,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节节攀升带动票据价格稳步上升,相比三季度的V,四季度市场价格呈现V走势。

4. 票据市场监管政策频出,票据业务经营稳健。

5. 总体而言,2018年仍是金融严监管年,票据市场也不例外。2018年监管政策频出,有效控制了票据市场的整体风险。如,2018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对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要求;2018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票据管理产品监管标准;2018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21号)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开展票据业务,降低跨省票据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2018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票据资管市场秩序,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金融严监管的态势下,各地银保监会分局对辖内金融机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各参与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全市场票据业务经营整体稳健。

5.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管理规则更加完善。

2018年各票据市场参与机构系统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奠定了后续票据市场大发展的基础。20181月,中国票据交易系统首批直联接入正式上线投产;20186月,票交所各会员机构有序开展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第二阶段联调测试工作;20187月,所有系统参与者顺利接入上海票交所系统;2018年国庆期间,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展了纸电融合第二阶段投产工作。票据交易系统操作产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纸电票据交易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同场交易,交易系统与ECDS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全生命周期均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上海票据交易所纸电融合后,各参与主体票据系统和内部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变化。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及财务公司票据平台加快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民间票据平台也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着眼于帮助持票贴现企业、收票贴现机构筛选票据市场渠道,以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票据自由流通。

6.票据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为应用转化提供基础。

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推动票据业务可持续发展,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40年改革开放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展望方面做了重点研究,上海票据交易所就票据收益率曲线研究取得成果,各市场参与主体则把研究方向着重于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等方面。研究内容从宏观和微观都有涉及,从宏观层面看,探讨了票据市场的基础理论、法律规章制度、服务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从中观层面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金融属性、价格形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进一步研究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信用主体、创新业务品种、票据流通介质、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处置方式等。对票据制度、信用、风险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思考,对10多个应用理论包括票据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对如何打造高质量票据市场、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

2019年,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是一个长期的、断断续续的、需要长期对话与交锋才能解决的过程。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受外部不确定性和国内调控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预测经济增长下滑GDP增速预计在6.5%左右。

尽管如此,但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2019年宏观政策会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必将自发调整经营方向。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严监管态势或有所调整,让一些合法合规的资金入场,为市场提供活跃度,减少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与干预,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好用足货币财税政策,把握定向降准、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倾斜等政策营造的市场流动性宽裕的有利条件,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延续整体宽松态势,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绿色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将会加大。

三、2019年中国票据市场展望

总体上,2019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向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票据风险管理变化明显,票据理论研究在票据历史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

1.票据业务总量预计明显增长,电票业务快于整体市场增速。

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得到论证,2019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务必会使票据的市场需求保持活力,加上国家政策方面引导对实体经济,尤其对中小微、民营、三农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有力的支持,票据作为金融工具在这些领域得到发展和增长是必然的。2019年,票据市场整体签发承兑增速预计比2018年有10%以上的增长,电子票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友好,电票的发展速度快于整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小额票据的支付功能迅速扩大,在企业背书转让、企业支付结算等方面需求旺盛;经过2018年的市场系统建设和磨合,票据贴现业务相较2018年存在一定比例的增长;转贴现业务或将改变2018年的下降趋势,迎来快速增长;从业务结构上看,票据业务在2019年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贴现业务占比会进一步加大。

2.票据市场利率总体企稳,局部时点或将存在起伏波动。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此政策基调,预计2019年资金市场流动性将和2018年三四季度一样保持合理充裕,较大可能针对再贴现及再贷款增加额度同时降低操作门槛,市场将进一步从宽货币转向结构性宽信用;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体难以出现紧张局面。因此,预计2019年票据市场利率将总体企稳,但不排除因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政策调整对时点造成的扰动,同时,月度内市场价格变化也将受贴现量、信贷规模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起伏,需市场各方谨慎判断。

3.票据业务创新进入深水区,热点难点问题引发关注。

2019年,一些有关票据市场的新政策有望明朗。一是资管资金投资票据资产问题。目前上海票交所正在呼吁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资管资金投资票据市场,票据资产不属于信贷资产已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同时,票交所也在通过票据交易系统基础设施的支持,努力将票据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债权产品,一旦上海票交所运行成熟,资管资金在票交所平台投资票据资产将成为可能。二是承兑贴现市场将会在供应链领域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其中供应链票据业务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承兑到贴现,可成功将核心或大型企业的信用传导至民营企业,再从贴现到再贴现,可将人行再贴现资金通过票交所平台实现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随着各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认识的提升,供应链票据业务在承兑贴现市场上的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融资性票据可能会有望突破,票据法的修改会有所提速。受《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限制,融资性票据的合理性一直未被正名,但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融资性票据在完善企业融资市场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今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企业中80%以上是小微和民营企业,在中央大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背景下,修订《票据法》,适度放开发展融资性票据将会加快进程。

4.票据风险管理有难度,防范化解风险措施会强化。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陡增,不可避免传染到票据业务,二级市场的波动,流动性变化、利率的变化会给市场风险增加几率;创新中的合规风险、电子票据加快发展中的操作风险,一些金融机构考核加大可能出现的总体风险,会给各参与主体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票据经营风险提高了关注度。

在应对上述风险中,各参与主体会陆续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防范,强化票据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树立稳健的票据业务发展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理顺票据业务管理体制;梳理票据业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范业务风险;加强培训,从提高从业人员员工素质、技能出发,防范人员风险;加强经验交流,构筑票据业务风险防火墙;加强票据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业务风险;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风险防范举措,推进票据业务精细化管理;组织业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

5.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高质量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是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的硬件。2019年票据市场的发展将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包括核心基础设施(票据一、二级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评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经纪机构等)。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票据二级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系统和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票据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二是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将加快规划,直贴平台的建设将得到推动,从而推进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票据市场融资效率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设计并改造票据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的完善,借鉴债券市场经验,尝试发展票据经纪机构,票据专业评级评估机构、票据咨询机构有望得到发展,在推进票据市场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上更进一步。

6.票据理论研究有望深化,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票据信用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使其能更好地发挥票据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四十年尤其近十多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无疑对票据业务及许多基本制度,特别是票据信用理论是个极大的挑战。面对票据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实践,票据研究机构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应在票据应用理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深化研究深度,以此为着手点,为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从票据业务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高对票据业务发展的关注度,应对票据信用理论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分析研究与认识深化,从而推动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票据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市场变化等领域加快加紧研究,对票据模式、产品、收益率等方面持续进行关注研究。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一)商业承兑汇票是什么
商票是指由购货方承兑,约定在未来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销货方的商业汇票。其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主体往往是信用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流转后手持的则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在宏观政策紧缩背景下,这种债务工具可以为陷入融资困境的诸多中小企业提供一种选择。


(二)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点
虽然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同属于商业汇票,但与其不同,商票并不由银行信用产生,而是由购货方的商业信用产生的,是依托于购货方的商业信用,直接向销货方进行延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商票的手续简便,无需在银行柜台办理出票,也无需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及保证金。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商是一种简便且节约资金成本的融资方式。


商票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相对于银行信用其信用等级还是稍弱一些,许多商业银行担心在商票到期时企业不能兑付而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因而在商业银行里商票相对于银票办理贴现业务准入门槛较高,办理商票业务受到客户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审批流程、银行可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仅认可在已经其自身银行系统内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地给予企业商票的机会。同时,在办理商票贴现业务时,商业银行比照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审批严格、业务手续繁琐,影响了持票企业融通资金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1、对企业、商业银行及各投资主体的作用
企业使用商票,不仅可以延迟其支付货款的时间,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还能节约资金使用的费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发展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商票,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流通,增加企业活力,从而活跃商品市场交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既是服务客户的市场需求,也是主动创利的好工具,常见主要有商票保贴、商票贴现、商票衍生品的投资业务。商票保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信贷规模紧张,而对企业提供服务,提高企业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通过洽谈可以获得一定存款保证金。商票贴现因价格较高,银行可以获得远比银票收益高的资产,且这种资产类标准化,易于流转和创新。商票结合其他业务品种,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提升银行服务能力。

当前各投资主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票据创新业务,可以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收益高风险低的投资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品种,如商票ABS,商票资管计划等。

2、促进我国商业信用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商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对收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券凭证,对付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务凭证,所有票据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票据权利,依法履行票据责任。相对银票,运用商票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企业诚信守信,其签发的商票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商票的发展使得企业依赖商业信用,促进企业规范信用行为,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于市场主体增强信用观念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相对增发货币而言,能更有效促进我国GDP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一个典型现象是M2/GDP的不断上升,从1978年末的0.32到2016年末的2.08,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拉动效益边际递减。即使如此,在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的背景下,由于金融体系不能将其集中的资金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社会各界还是不断发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

在此背景下,多用票据、少发货币可作为有效对策,缓解当下经济困境。央行应将M2增幅下调至10%以内,尽快缩小存贷利差。以多用票据,少发货币的创新理念,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加速货币资金周转,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电子票据尤其是电子商票是货币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商业汇票具有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作为应收、应付款工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进一步普及电票账户,推广电票直接支付功能,从而实现零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GDP健康快速增长。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近年来,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市场使用率偏低,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商票交易量逐步上升。各类银行商票业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甚至并未开展商票业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下面将围绕着我国商票发展所陷入的困境展开论述,以期找出相应的出路。

一、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我国商票业务总体规模和运行情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385号)出台以后,商票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为2162.53亿元,贴现发生额为26371.64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4.69%和3.39%。(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3946.60亿元和752323.59亿元。)按照地区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贴现余额东部地区占比69%,发生额甚至高达81%。从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平均值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大致持平。其中,商票在发达地区有较快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地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交易量为零。
这些年来,商票发展相较银票仍旧缓慢,但交易量有明显上升。2016年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0.50倍和3.34倍,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9%和11.96%。尤其在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达到近年来最高值,贴现余额为2648.20亿元;发生额为69679.00亿元,占当年GDP的10.11%。

(二)各类型商业银行商票业务经营特点
各大银行商票业务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大体上来看,国有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且风险防控能力较强,但其对商票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商票产品种类不多,因此商票业务量在其庞大的业务量中占比较少。城商行商票业务开展程度更低,大多银行不愿意承受风险,因此商票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高;股份制银行商票业务开发相对较好,业务产品多种多样,产品细分明确全面。

其中,招商银行针对票据单开了票据业务板块,业务比国有银行更加详细,主要包含商票贴现业务、商票保证和商票保贴等业务;光大银行票据业务更为比较详细、全面,开展的商票业务主要包括商票承兑人保贴业务、商票贴现业务和商票包买业务等;民生银行设置了专一的票据业务板块,而且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并包含了详细的商票业务产品,种类齐全,细分合理。

(三)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困境
1、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1)传统授信的匮乏和低效,导致商票贴现、转贴现等均只能面向各自的白名单客户小范围开展。企业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导致了商票贴现业务在银行办理的准入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像石油、电力、钢铁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等,才被有限度地给予办理商票贴现业务的机会。同时,银行授信审批严格、业务手续较繁琐、历时较长等严重影响了商票的开展。

(2)商票保贴等增信业务还没有得到银行间的互信认同,导致商票还只能在小范围流转。商票与银票相比,其签发和流转均依赖于企业的信用。一些银行推出的商票保贴业务能在银行给予企业授信额度范围内予以保证贴现,但目前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还是低于银票,市场认可度仍旧偏低,未能达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有效结合。

(3)银行基于风险和自身收益的考虑,推动商票发展动力不足。银行开展商票贴现业务,首先会面临商票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其次需要防范空头汇票的风险等;最后对企业评级授信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会加大银行管理成本。企业若大力签发商票,银行对企业高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受到影响,同时银票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收入会相应减少。综上所述,银行推动商票的积极性较低。

2、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商票在企业间背书举步维艰

(1)商业信用评估机制的缺失或在商票运用上的不普及,导致商票流转困难重重。我国当前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等导致企业间互相信任程度不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一般来说,受票人只愿接受合作密切、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承兑的商票,尤其不接受异地商票。收票后企业大多选择到银行申请贴现或到期收款,很少进行背书转让,这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动性。

(2)商票兑付问题频发,加大对商票信用环境的担忧。商票的付款期限较长,影响兑付因素多。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难以有效控制,很可能出现承兑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付款时企业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早先某公司就曝出不能按期兑付的商票金额高达4.56亿元。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集中爆发债务危机,发行商票成了白条,兑付之日遥遥无期。同时,《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商票违约、无理拒付等行为处罚力度显得偏低、手段落后,对商票违约的惩戒机制不健全,持票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使商票难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3、企业观念落后业务投入较少,不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

(1)部分企业对商票的功能了解不够、观念落后成为商票推广的较大障碍。商业银行对商票业务的开展不够积极,加上部分地方经济不发达,企业对商票的功能和优点认识不足,认为现金、支票等结算工具更为简单方便,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此外许多企业观念落后,甚至不愿意接受商票。

(2)企业不够重视商票,业务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投入较少,使商票业务缺乏办理的基本条件。且企业仍以纸质票据为主,停留在手工开票的阶段,随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这对企业推进商票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4.商票创新没有突出自身特点,与同类产品不具竞争力

(1)商票ABS比照信贷资产设计,没有体现票据本身的类标准化的优势,价格居高不下。在企业ABS市场,客户的信用资质可能不足、公开信息较少是阻碍票据ABS产品发行的难点。从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相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的商业承兑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两单产品均从基础资产层面入手做了增信,但这可能会占用银行相关额度或增加资产挑选的难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发行成本。

(2)商票资管的投资方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商票资管只局限各自的白名单客户。不少银行介入票据资管计划主要是出于“消规模”的目的。由于商票的风险相对于银票较高,且商票资管的投资方需得到银行的授信,但审批时间较长、操作效率较低,目前商票资管的规模依旧很小。其实像券商等有能力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商票资管计划仍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是涉足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而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构建尚未健全,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转性。而企业观念落后、商票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票的发展。但商票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理应针对这些困境找出对应的出路。


二、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出路和建议
(一)构建后端商票持有的笼子
商业银行作为持有商票的大笼子,目前这个笼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授信问题要解决,需优化商票主体授信流程,提高业务操作效率,扩大覆盖面。二是人民银行可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办理商票的贴现和转贴现,提高商票的效能。三是在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尽快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完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四是商业银行还可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担保支付机制和企业信用定期考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商票的标准化,为商票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创造条件。

商业汇票持有的另一大笼子为投资主体。票据业务日趋复杂,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具有良好资质的机构进行票据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盘活存量票据资产,同时,将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作为未来跨市场投资运作的主要模式,形成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电子票据业务、票据衍生产品、企业或银行票据池等服务型业务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以票据集中、电子化管理带动票据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高效的交易环境
1、大力推广电商

加快电子化,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电票可以有效降低伪造、变造风险,提高效率,对商票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系统仅开通了商业银行和部分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电子票据市场的配套设施和运作机制尚处初级阶段,大大局限了票据电子化步伐,因此应当大力推动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将电子票据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的优势;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票据系统,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在票据业务当中给予电子票据业务更多优先支持,鼓励电子票据业务发展。

2、培育市场增信机构
通过对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辨析、分离、重组并购等增信措施可以降低票据违约概率或者减少违约损失。当前我国的信用增级的实现方式一般分为内部增信方式和外部增信方式,其中担保增信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外部增信方式,发行人通过专业担保机构或关联企业进行担保增信,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发债主体门槛,扩大融资范围。此外,将多种增信方式进行搭配使用,还可以增强集合票据的增信效果。

3、引导中介机构尝试和支持商票创新
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程度和速度势必要与之相配套。票据业务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应当推进票据业务跨市场运作,吸纳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及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交易所等成为参与主力。其次,应当通过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管理、票据理财等业务,构建完整的存量票据运作模式。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也将吸引更多的券商、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

4、创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不仅仅包含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度,还应包含由重信守诺的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认可度。良好的信用环境对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约束各种不利于经济的行为,使资源能更好的配置,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我国的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相反,恶化的信用环境则会从多方面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产生金融抑制效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打通商票前中后端的一体化
1、银行机构作为目前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应着力授信、贴现、资金端的统一推动和管理
目前,银行机构成为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商票的授信不同于银票,是对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一般是公司部门和授信审批部门操作,相对同业机构授信复杂度高,效率慢;商票的贴现一般是在是票据部门负责;而商票衍生品的投资又是金融市场部负责,其操作原则完全按照穿透运行,很明显商票的流转全流程不像银票那样相对由票据部门统筹推动和完成,在银行内是割裂的。因此,商票的推动必须引入加快银行内前中后端的统筹,如在票据部门开设企业授信岗位,票据衍生品岗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商票的主体授信,后端的交易,从而改变目前的割裂停滞不前格局。

2、社会投资者作为未来潜力渠道,应加快培育增信机构、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的统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进而推进票据业务的跨市场运作。目前票据业务的参与对象不仅局限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日益成为参与主力。作为未来的潜力渠道,广大增信机构、中介机构及资本市场应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构建完整的运作模式。

我国的商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着力解决后端商票持有的问题,前中后端一体化推动的问题,改善交易环境,引导中介机构的参与商票的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商票业务走出目前的尴尬困境,才能发挥商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更多]>>
新闻图片

中国票据市场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得到高度关注的一年。伴随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市场情绪的跌宕、微观环境的变更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宏观层面上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挤压下逐渐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国内票据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的运行特征。2019年,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9年也必定成为票据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

一、2018年中国票据市场回顾

1.票据业务量总体企稳回升,二级市场交易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发生额上看,总体呈现有升有降态势。2018111月份,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票据累计承兑16.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2018111月份,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8.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由此可见全市场票据承兑和贴现增长较快。受系统改造、监管强化等影响,2018年前三季度,根据人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金融机构累计贴现(含转贴)2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2%,业务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余额上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根据人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5万亿,由年初3.9万亿元增长至11月末5.4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比例由年初3.17%提高到4%;票据承兑余额延续回升态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较年初增加5365亿元,较6月末增加1753亿元,11月末承兑余额为11.33万元,同比增长15.81%;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6.23万亿元,同比上升36.41%9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8.7万亿元,同比上升7.1%

 2.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创新,票据产品得到丰富完善。

2018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创新产品票付通,旨在为供应链以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日,票交所发布了票据市场收益率曲线,该曲线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票据市场价格变动特性的基准,可作为市场参与机构票据资产估值定价的参考,也为进一步促进票据资产的标准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以来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依靠科技力量相继推出极速贴现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票据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部分城商行也积极探索通过票据产品服务小微和绿色企业的创新,如九江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票据贴现中心,通过票据业务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山东临沂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商业承兑票据的新措施,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遵循公开原则,培育中小企业使用商票并披露相关数据,促进商票业务合规和长远发展。同时,央行继上半年增加1500亿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后,又分别于10月末和12月末宣布增加相应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1000亿元。不少央行分支机构推出了再贴现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新举措,其中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间票据经纪也搭建了一些具有金融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结转的票据平台,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

3.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整体震荡向下。

2018年,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震荡前行,整体向下的总趋势。一季度,由于金融严监管态势延续,同时存在税制改革生效、企业需求旺盛和银行信贷规模紧张等情况,多重因素叠加下,票据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上行,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5.41%4.9%3月末市场利率也站在了全年最高点。二季度,金融监管态势趋缓,市场流动性充裕,资管新规落地并未带来价格整体上涨,季度内整体利率平稳,直到6月下旬在信贷规模与资金双松下,市场利率开始跳水,月内波动幅度达70bp,市场各方平稳度过年中,上半年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4.85% 。三季度票据市场呈现显著V形走势,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并无紧张态势,7月整体价格继续下行,8月中旬利率达到季度内最低点,但在承兑和贴现双量齐升下,8月下旬至季末价格震荡回升,8月单月振幅达到80bp,季度振幅在100bp以上为全年之最,三季度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4.07%。四季度,在定向降准以及央行两次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措施护航下,前半季度市场价格波动下行,11月下旬市场价格降到全年最低点,12月面临年终大考,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节节攀升带动票据价格稳步上升,相比三季度的V,四季度市场价格呈现V走势。

4. 票据市场监管政策频出,票据业务经营稳健。

5. 总体而言,2018年仍是金融严监管年,票据市场也不例外。2018年监管政策频出,有效控制了票据市场的整体风险。如,2018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对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要求;2018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票据管理产品监管标准;2018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21号)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开展票据业务,降低跨省票据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2018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票据资管市场秩序,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金融严监管的态势下,各地银保监会分局对辖内金融机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各参与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全市场票据业务经营整体稳健。

5.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管理规则更加完善。

2018年各票据市场参与机构系统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奠定了后续票据市场大发展的基础。20181月,中国票据交易系统首批直联接入正式上线投产;20186月,票交所各会员机构有序开展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第二阶段联调测试工作;20187月,所有系统参与者顺利接入上海票交所系统;2018年国庆期间,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展了纸电融合第二阶段投产工作。票据交易系统操作产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纸电票据交易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同场交易,交易系统与ECDS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全生命周期均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上海票据交易所纸电融合后,各参与主体票据系统和内部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变化。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及财务公司票据平台加快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民间票据平台也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着眼于帮助持票贴现企业、收票贴现机构筛选票据市场渠道,以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票据自由流通。

6.票据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为应用转化提供基础。

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推动票据业务可持续发展,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40年改革开放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展望方面做了重点研究,上海票据交易所就票据收益率曲线研究取得成果,各市场参与主体则把研究方向着重于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等方面。研究内容从宏观和微观都有涉及,从宏观层面看,探讨了票据市场的基础理论、法律规章制度、服务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从中观层面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金融属性、价格形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进一步研究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信用主体、创新业务品种、票据流通介质、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处置方式等。对票据制度、信用、风险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思考,对10多个应用理论包括票据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对如何打造高质量票据市场、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

2019年,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是一个长期的、断断续续的、需要长期对话与交锋才能解决的过程。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受外部不确定性和国内调控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预测经济增长下滑GDP增速预计在6.5%左右。

尽管如此,但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2019年宏观政策会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必将自发调整经营方向。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严监管态势或有所调整,让一些合法合规的资金入场,为市场提供活跃度,减少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与干预,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好用足货币财税政策,把握定向降准、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倾斜等政策营造的市场流动性宽裕的有利条件,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延续整体宽松态势,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绿色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将会加大。

三、2019年中国票据市场展望

总体上,2019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向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票据风险管理变化明显,票据理论研究在票据历史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

1.票据业务总量预计明显增长,电票业务快于整体市场增速。

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得到论证,2019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务必会使票据的市场需求保持活力,加上国家政策方面引导对实体经济,尤其对中小微、民营、三农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有力的支持,票据作为金融工具在这些领域得到发展和增长是必然的。2019年,票据市场整体签发承兑增速预计比2018年有10%以上的增长,电子票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友好,电票的发展速度快于整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小额票据的支付功能迅速扩大,在企业背书转让、企业支付结算等方面需求旺盛;经过2018年的市场系统建设和磨合,票据贴现业务相较2018年存在一定比例的增长;转贴现业务或将改变2018年的下降趋势,迎来快速增长;从业务结构上看,票据业务在2019年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贴现业务占比会进一步加大。

2.票据市场利率总体企稳,局部时点或将存在起伏波动。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此政策基调,预计2019年资金市场流动性将和2018年三四季度一样保持合理充裕,较大可能针对再贴现及再贷款增加额度同时降低操作门槛,市场将进一步从宽货币转向结构性宽信用;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体难以出现紧张局面。因此,预计2019年票据市场利率将总体企稳,但不排除因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政策调整对时点造成的扰动,同时,月度内市场价格变化也将受贴现量、信贷规模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起伏,需市场各方谨慎判断。

3.票据业务创新进入深水区,热点难点问题引发关注。

2019年,一些有关票据市场的新政策有望明朗。一是资管资金投资票据资产问题。目前上海票交所正在呼吁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资管资金投资票据市场,票据资产不属于信贷资产已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同时,票交所也在通过票据交易系统基础设施的支持,努力将票据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债权产品,一旦上海票交所运行成熟,资管资金在票交所平台投资票据资产将成为可能。二是承兑贴现市场将会在供应链领域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其中供应链票据业务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承兑到贴现,可成功将核心或大型企业的信用传导至民营企业,再从贴现到再贴现,可将人行再贴现资金通过票交所平台实现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随着各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认识的提升,供应链票据业务在承兑贴现市场上的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融资性票据可能会有望突破,票据法的修改会有所提速。受《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限制,融资性票据的合理性一直未被正名,但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融资性票据在完善企业融资市场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今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企业中80%以上是小微和民营企业,在中央大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背景下,修订《票据法》,适度放开发展融资性票据将会加快进程。

4.票据风险管理有难度,防范化解风险措施会强化。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陡增,不可避免传染到票据业务,二级市场的波动,流动性变化、利率的变化会给市场风险增加几率;创新中的合规风险、电子票据加快发展中的操作风险,一些金融机构考核加大可能出现的总体风险,会给各参与主体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票据经营风险提高了关注度。

在应对上述风险中,各参与主体会陆续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防范,强化票据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树立稳健的票据业务发展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理顺票据业务管理体制;梳理票据业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范业务风险;加强培训,从提高从业人员员工素质、技能出发,防范人员风险;加强经验交流,构筑票据业务风险防火墙;加强票据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业务风险;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风险防范举措,推进票据业务精细化管理;组织业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

5.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高质量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是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的硬件。2019年票据市场的发展将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包括核心基础设施(票据一、二级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评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经纪机构等)。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票据二级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系统和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票据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二是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将加快规划,直贴平台的建设将得到推动,从而推进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票据市场融资效率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设计并改造票据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的完善,借鉴债券市场经验,尝试发展票据经纪机构,票据专业评级评估机构、票据咨询机构有望得到发展,在推进票据市场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上更进一步。

6.票据理论研究有望深化,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票据信用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使其能更好地发挥票据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四十年尤其近十多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无疑对票据业务及许多基本制度,特别是票据信用理论是个极大的挑战。面对票据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实践,票据研究机构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应在票据应用理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深化研究深度,以此为着手点,为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从票据业务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高对票据业务发展的关注度,应对票据信用理论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分析研究与认识深化,从而推动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票据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市场变化等领域加快加紧研究,对票据模式、产品、收益率等方面持续进行关注研究。

[阅读更多]>>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共31页  到第页